動靜脈廔管創建是一種外科手術,用於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專為需要長期血液透析的慢性腎衰竭患者設計。此手術將周邊動脈與靜脈直接連接,使靜脈擴張並增厚,成為適合反覆穿刺的透析通路。此技術能提供穩定的血流,確保透析治療的順利進行。
手術通常在前臂執行,以自體動脈與靜脈吻合為主,可分為端對端或端側吻合兩種形式。成功建立的廔管需4至8週成熟,才能開始使用。此治療能有效降低中心靜脈導管的感染風險,提升透析效率。
動靜脈廔管主要分為「自體動靜脈廔管」與「人工血管廔管」兩大類。自體廔管直接使用患者自身血管,如橈動脈與頭静脉吻合;人工廔管則使用人工材質的血管移植物,適用於血管條件不佳的患者。
其生理機制在於動脈血流直接流入靜脈,導致靜脈管腔擴張、管壁增厚,形成高流量高血壓的血管結構。這種變化使護理人員能輕易穿刺,並確保每小時400-600c.c.的血流量,符合血液透析需求。
主要適用於慢性腎衰竭第四至第五期患者,預計6個月以上需要血液透析者。適合血管條件良好、無嚴重周邊血管疾病的患者。常見適用情形包括:原生血管條件足夠、對中心靜脈導管有高感染風險,或需要長期透析的末期腎病患者。
醫師會根據杜波依斯公式計算體表積,並透過多普勒超音波評估動脈血流與靜脈直徑。若患者存在嚴重動脈狹窄或血栓病史,可能需先進行血管成形術或改用其他通路類型。
手術通常在局部麻醉下執行,需切開皮膚將動脈與靜脈直接吻合。手術時間約1-2小時,需住院觀察1-2日。術後需每日檢查廔管震顫,並避免手術側手臂提重物。
廔管成熟期間需定期追蹤超音波,確保血流速度達600ml/min以上。使用時需遵循「上臂保留原則」,避免在廔管側進行血液採樣或輸液。每次透析穿刺後,需確認廔管功能正常。
此治療能維持患者日常活動自由度,無需每日更換器材。自體廔管的成功率約70-90%,是目前金標準通路選擇。相較於導管,廔管感染率降低60%以上,且血液接觸的非生物材料較少。
主要併發症包括:血栓形成(發生率10-20%)、廔管失功、周邊組織水腫、心臟負荷增加。約5-10%患者會出現過度灌注綜合症,表現為手指發涼、皮膚發紺。手術相關風險包含神經損傷與動脈狹窄。
長期併發症可能包括廔管感染(年發生率約5%)、動脈竇瘤形成,嚴重者需手術修補。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代謝異常延緩廔管成熟,需延長觀察期。需密切追蹤廔管血流動態,避免血栓危及生命。
禁忌症包括手術部位感染、嚴重動脈硬化、廔管側心臟功能不全,或全身凝血功能異常。手術前需評估Allen's test確保手部血流代償能力。
術後需嚴格遵守護理指引:避免穿刺點接觸水48小時、每日檢查廔管震顫、避免手術側量血壓。嚴重禁忌症包括局部組織感染未控制、廔管側上肢已有動脈瘤,或全身性抗凝血劑使用中。
使用抗凝血藥物(如warfarin)會增加術中出血風險,需調整INR值至1.5以下。與放射線治療相關的血管損傷可能影響廔管功能。糖尿病患者合併使用降血糖藥物時,需注意術後組織修復能力。
與其他血管通路的相互作用:已建立廔管者應避免在同側上肢放置中心靜脈導管。若同時接受抗血小板治療,需與心臟科醫師共同調整藥物劑量。
臨床研究顯示,成功建立的自體動靜脈廔管1年存活率約85%,3年約60%。與導管相比,廔管相關感染率降低70%,死亡率減少40%。美國腎臟基金會建議廔管為首選通路,首選穿刺成功率達75%。
長期追蹤顯示,廔管使用可改善患者生存率與生活品質。新型內視鏡輔助手術可將狹窄率從25%降至12%,顯示技術進步提升治療成效。
替代方案包括中央靜脈導管、人工血管移植、或對側上肢廔管。中央導管可立即使用但感染風險高;人工血管適用血管條件差的患者,但成熟時間較長。
臨時方案如隧道式導管可用於廔管成熟前過渡,但月感染率高達5%。患者若雙側上肢血管條件不良,可能需考慮腹膜透析或移植人工血管。各方案選擇需根據患者整體健康狀態與血管解剖結構。
。同时,答案要详细但简洁,大约3-4句。还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医学术语,比如“動靜脈廔管”而不是英文缩写。另外,避免使用任何编号或列表,保持自然的问答形式。需要检查每个问题是否覆盖不同方面,没有重复,并且信息准确。比如,关于术后活动的问题,要明确说明何时可以恢复运动,以及注意事项。关于感染预防,可能需要提到保持干燥、观察症状等。最后,确保所有内容都是繁体中文,没有英文残留,术语一致。这样整理下来,五个问题应该能全面覆盖用户的需求,同时符合所有格式和内容要求。
患者需接受血液檢查、心臟功能評估及血管超音波,以確認血管條件是否適合手術。醫師會評估凝血功能、腎功能及可能的合併症,例如糖尿病或高血壓是否受控。手術前3天通常需停止服用抗凝血藥物,並遵循醫嘱調整飲食。
術後如何判斷動靜脈廔管是否正常運作?患者可每日觸摸或傾聽廔管部位,正常應有震顫感或「嗡嗡」聲。若發現廔管變硬、紅腫或無震顫,可能表示血栓或感染,應立即就醫。護理人員會定期使用超音波追蹤血流速度及血管徑,確保通暢。
手術後可以正常洗澡或接觸水嗎?手術後24小時內需保持傷口乾燥,可使用防水敷料後淋浴。1週後若傷口癒合良好,可正常洗澡,但需避免浸泡(如泡澡或熱水療法)。廔管成熟期間(約4-6週)應避免在廔管側手臂量血壓、抽血或戴過緊衣物。
動靜脈廔管形成後,日常飲食或運動需注意什麼?建議攝取低鈉、高蛋白飲食以維持血管健康,避免高脂食物延緩廔管成熟。廔管側手臂可進行輕微運動(如握力球),但需避免提重物或長時間施壓。激烈運動或接觸性運動應遵醫囑調整。
若廔管功能失敗,後續治療選擇有哪些?若廔管因狹窄或血栓失效,可透過導管血管成形術或血栓溶解治療搶救。若反覆失敗,可能需移除原有廔管並另選部位重建,或改用中心靜脈導管作為透析通路。醫師會根據血管條件及患者整體健康狀況選擇最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