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快速抗原檢測是一種即時診斷工具,主要用於快速篩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此方法透過檢測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抗原,可在15至30分鐘內得出結果,適用於症狀出現後的急性期診斷。與PCR核酸檢測相比,快速抗原檢測具有操作簡便、成本較低的優勢,但需注意其敏感度可能較低,需結合臨床判斷使用。
快速抗原檢測屬於免疫層析技術(Lateral Flow Assay),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特異性抗體與病毒表面的核衣殼蛋白(N protein)結合。檢測套組包含拭子、反應卡及控制線,當檢體中含有足夠病毒抗原時,抗體-抗原複合物會沿硝酸纖維素膜移動,於測試線區顯色表示陽性反應。此機制可直接反映病毒載量,但對低病毒量個案可能產生偽陰性結果。
此檢測主要適用於以下情境:
檢測步驟包含三階段:
主要優勢包含:
主要風險在於偽陰性結果,可能導致延誤治療。若症狀明顯但檢測陰性,應立即進行PCR確認。此外,操作失誤(如採樣不完全)可能導致錯誤結果,需由受過訓練的醫護人員或受過指導的受測者執行。
需注意以下事項:
此檢測與藥物治療無直接交互作用,但需與其他診斷方法配合使用。例如:
根據WHO指引,快速抗原檢測在症狀發作第一天的敏感度約70-80%,第七天後可能降至50%以下。大型研究顯示,當Ct值低於25時,抗原檢測陽性率可達90%以上。臨床實證顯示,此方法在隔離管控、醫療資源緊急分配時具有高度實用性。
替代方案包含:
標籤,並正確嵌套在
進行鼻腔採樣時,需先清潔雙手並按說明調整鼻腔角度,確保採樣棒深入鼻腔1-2公分並停留數秒。環境溫度低於15°C或採樣不完全可能導致結果誤差,建議在室溫環境操作並仔細閱讀說明書。若首次結果為陰性但症狀持續,24小時後可重複檢測。
快速抗原檢測結果為陰性,但仍有發燒、咳嗽等症狀,應如何處理?無症狀者可能在感染初期病毒量不足,導致快速檢測陰性。若症狀符合COVID-19且接觸史明確,建議隔天重新檢測,或直接進行PCR核酸檢測以確認。持續高燒或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就醫並告知檢測結果,醫師可能根據臨床判斷開具處方藥。
家庭成員若需共用快速抗測試套組,是否會影響結果準確性?套組內的採樣器具(如採樣棒、試劑)不可共用,以免交叉污染或試劑失效。但結果顯示區(如試紙)可共用觀察。若家庭成員有症狀,建議各自使用獨立套組,並在操作後徹底清潔接觸表面,避免病毒殘留。
快速抗原檢測結果陽性後,什麼情況下需要立即就醫?陽性結果伴隨以下症狀時需緊急就醫:呼吸急促、血氧濃度低於95%、意識模糊或持續胸痛。60歲以上、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即使症狀輕微也應立即通報衛生單位,並遵循指引進行隔離與後續治療。
快速抗原檢測陰性後,仍需注意哪些日常防護措施?即使檢測陰性,若接觸過確診者或處於高風險場域,仍應持續佩戴口罩、避免群聚,並在3天後再次檢測。接種疫苗後雖可降低重症風險,仍需配合手部衛生與環境消毒,因疫苗並非100%阻絕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