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修復手術是一種針對先天性唇裂或腭裂的外科治療,主要目的是修復口唇與上顎的解剖結構異常。此手術不僅能改善外觀,還能恢復吸吮、發音、咀嚼等功能,並減少未來牙齒排列異常或中耳炎等併發症風險。治療通常由整形外科、耳鼻喉科及語言治療師等多學科團隊共同執行,以確保整體療效。
唇腭裂成因複雜,多與遺傳與環境因素有關,治療需根據患者年齡與病灶嚴重程度制定個別化方案。早期手術(如出生後數月內)可提升語言發展與心理適應能力,因此被視為基礎治療方案。
主要分為三類手術:唇裂修復手術、腭裂修復手術及二次修復手術。唇裂修復透過縫合肌肉與組織,重建口輪匝肌連續性,恢復口唇對稱性。腭裂修復則需縫合硬顎與軟顎組織,恢復鼻腔與口腔的分隔功能,並改善發音。
二次修復手術包括青少年時期的骨裂修補術與鼻形整復術,針對首次手術後的殘餘問題進行調整。手術機制在於精準對位組織層,使用可吸收縫線以減少疤痕影響,並利用組織張力原則確保功能恢復。
適用于出生後3至6個月的初發病例,以及5歲後需二次修復的青少年患者。針對合并聽力障礙或語言發育遲緩者,手術需與聽力矯正及語言治療同步進行。
手術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唇裂修復通常於出生後3個月內執行,需約1.5至2小時。腭裂修復則安排在10至18個月大,手術時間約3小時。手術方式包括Millard法或Tennison-Randall法,需根據裂隙形態選擇縫合技術。
二次修復需根據患者年齡與問題類型調整,如骨裂修補需在12歲後牙齒發育穩定時進行。術後需配合正畸治療與語言訓練,形成長期追蹤計畫。
長期追蹤顯示,85%以上患者在手術後能達成社會可接受的外觀,語言功能改善率高達90%。二次修復可進一步提升鼻形與牙弓形態,提升生活品質。
短期風險包括術後出血、感染及麻醉併發症,發生率約2-5%。長期可能出現瘢痕增生、鼻孔形狀異常或顳顴關節障礙。腭裂修復後可能有腭咽關閉不全導致鼻音過重。
嚴重併發症包括呼吸道阻塞與大出血,需住院觀察48小時以上。術後需嚴格遵守清創與喂食指導,避免過早觸碰傷口組織。
禁忌症包含未控制的先天性心臟病、嚴重貧血(Hb<8g/dL)或上呼吸道感染發作期。術前需完成疫苗接種與心肺功能評估,術後2週內禁止吸吮奶嘴等增加組織張力的行為。
患有凝血功能異常者需先接受血液科評估,糖尿病或早產嬰兒需調整麻醉方案。術後需每3-6個月追蹤牙齒發育與語言發展狀況。
需與正畸治療同步進行,術前3個月開始牙列矯正可提升手術精準度。與語言治療師合作進行發音訓練,術後6個月即需開始語言評估。聽力障礙患者需配合耳鼻喉科進行通氣管置入術。
若併用組織擴張器或自體組織移植,需調整麻醉時間與住院天數。二次修復時需考慮先前手術跡效對組織條件的影響,避免反覆手術造成的組織損傷。
國際研究顯示,唇裂修復後90%患者達成良好外觀,腭裂修復後80%患者的腭咽關閉壓恢復正常範圍。長期追蹤顯示,接受完整治療的患者成年後心理適應度與社會融入度與常模群無顯著差異。
台灣唇顎面裂協會的20年追蹤研究指出,遵循多學科治療計畫的患者,語言障礙率降低60%,牙齒矯正需求減少40%。手術成功率與外科醫師的專長程度呈正相關。
非手術方案包含鼻模塑形器與正畸導板,可用於術前調整鼻形與牙齦裂隙。語音輔助器具可暫時改善鼻音問題,但無法取代組織結構修復。
p>極端早產或合併嚴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可能需延後手術而先接受喂食輔助器具。但研究證實,完全不接受手術的患者,成年後外觀與功能障礙率高達70%,故手術仍為首選治療。
,並以
術前需進行全身健康評估,包括心肺功能及營養狀態檢查,確保患者能承受麻醉與手術。術後24小時內需密切觀察呼吸及餵食情況,初期以小口餵食為主,避免刺激傷口。家長應提前學習正確的餵乳技巧,並準備消毒過的特殊奶瓶以減少感染風險。
術後會不會有明顯的疤痕?如何減輕其外觀影響?術後疤痕的明顯程度因個體差異而異,但外科醫師會採用隱藏性縫合技術,將切口沿唇部自然紋理設計以減輕視覺痕跡。術後需遵從医嘱使用抗疤凝膠或 Silicone Sheet,並避免陽光直射傷口。定期復診追蹤疤痕變化,嚴重癒合異常時可於成年後接受二次修復手術。
語言治療需要在什麼階段開始?與手術的時機如何配合?語言治療通常在術後6~8週傷口穩定後開始,治療師會透過發音訓練與口腔肌肉練習改善構音問題。若需進行二次骨板修復或鼻顎矯正,語言治療可能需暫停至骨骼結構穩定後再重新調整方案。治療時程需與外科手術進度密切配合,由跨領域團隊共同規劃。
術後感染的風險如何降低?日常護理需注意哪些禁忌?感染風險約1~3%,術後需按時使用抗生素藥膏與清潔傷口,避免讓患儿吸吮奶嘴或硬物刺激患部。術後兩週內禁食過熱或刺激性食物,餵食後應用生理食鹽水清潔口周。若出現紅腫、滲液或發燒,應立即通報醫療團隊進行評估。
成年後是否需要接受追蹤檢查?主要檢查哪些項目?即使手術完成,建議每3~5年進行頭顎面結構評估,包含牙齒排列、鼻形對稱度及呼吸道通暢度檢查。成年患者可能因骨骼發育產生二次畸形,需透過X光或3D影像檢測評估是否需要骨顎手術。語音功能與心理社會適應狀況也屬追蹤範圍,確保整體功能與外觀的長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