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增大手術(Breast Augmentation)是一項常見的整形外科手術,主要目標是通過植入物或自體組織擴大乳房體積,改善形狀與對稱性。此手術適用於因遺傳、哺乳後萎縮或醫療因素導致乳房發育不足的患者,能有效提升外觀滿意度與自信心。
手術主要分為「植入物植入」與「自體脂肪移植」兩種方式。植入物通常包含生理食鹽水袋或矽膠凝膠填充物,通過切口置入乳房組織或胸大肌下方。自體脂肪移植則是抽取患者其他部位的脂肪,純化後注入乳房,但存活率可能較低。
手術切口常位於腋下、乳房下皺褶或肚臍周圍,以隱藏疤痕。全麻下進行,手術時間約2-3小時,需根據患者胸廓結構與期望效果調整植入物大小與形狀(如淚滴形或圓形)。
手術需在手術室進行全身麻醉,醫師會根據乳房基底面積計算植入物適宜容量,通常建議容量範圍為100-300c.c.。植入物大小需考慮原有胸圍、體態與患者期望,過大的尺寸可能增加包膜纖維化風險。
术后需穿戴壓迫束胸衣4-6週,並定期追蹤植入物狀態。自體脂肪移植可能需多次施術才能達成理想效果。
常見短期風險包括血腫、感染或麻醉併發症,發生率約1-5%。長期風險包含包膜纖維化(植入物周圍組織硬化)、植入物破裂或外漏,可能需二次手術移除或更換。
嚴重警告: 矽膠植入物可能誘發極罕見的淋巴瘤(BIA-ALCL),需定期接受影像檢查。哺乳功能不受影響,但植入物可能干擾乳房X光檢查結果。
禁忌族群包含凝血功能異常、嚴重自體免疫疾病或心理準備不足者。術前需詳細諮詢醫師,評估身體條件與期望值。懷孕或哺乳期患者需待身體穩定後再考慮手術。
術後半年內避免劇烈運動,避免提舉重物以防植入物移位。術後五年內若計劃懷孕,應知會醫師評估植入物安全性。
若同時進行隆乳與隆乳房提升手術,需評估組織張力與疤痕位置。正在接受放射線治療或使用抗凝血劑的患者,需先由醫師調整藥物與治療時程。
自體脂肪移植可能與吸脂手術結合,需評估脂肪存活率與手術風險,不可與全身性免疫抑制治療同步進行。
临床研究顯示,70-85%患者對手術結果滿意,長期追蹤顯示矽膠植入物破裂率每年低於1%,但包膜纖維化比例約10-15%。術後乳房形狀與大小可透過影像學檢查確認穩定性。
患者滿意度調查顯示,85%以上受術者自覺自信提升,但需注意效果因個人組織條件而異,需與醫師充分溝通期望值。
非手術選項包含穿戴義乳或使用充氣式外置支架,但效果有限且需每日更換。自體脂肪移植雖屬自然組織,但存活率約50-70%,可能需多次施作。
藥物誘導乳房發育目前尚無安全有效方案,激光或射頻治療對體積改善無效。最終選擇需根據健康狀態與預算綜合評估。
標籤,並全用繁體中文。要避免重複,每條問題都提供新資訊,並基於最新醫學資訊。最後檢查是否有使用英文,確保所有術語正確翻譯,如“隆乳手術”而非直接使用英文名稱。這樣就能滿足用戶需求,提供實用且易懂的資訊。
手術後多久能恢復日常活動?需要避免哪些動作?
通常需休息1至2週,避免提重物或劇烈運動至少4週。建議穿著無鋼圈支撐文胸,避免上肢過度拉伸或碰撞胸部,以減少組織損傷與假體移位的風險。
術後出現硬塊或紅腫是否正常?該如何處理?
輕微硬塊與腫脹為組織修復的自然反應,通常會在數週內緩解。若伴隨發燒或持續紅腫,可能為感染跡象,應立即聯繫醫師評估是否需抗生素治療或手術調整。
隆乳手術後是否影響哺乳功能?需要特別注意什麼?
手術可能影響部分患者哺乳,但現代技術已大幅降低此風險。若選擇腋下或乳暈切口,可減少對乳腺的干擾。術前應與醫師討論個人風險,產後若出現泌乳困難,可諮詢專業泌乳顧問。
假體的使用年限是多久?需要定期更換嗎?
硅膠或生理鹽水假體平均可使用10至15年,但具體年限因個人體質而異。建議每2年進行超音波或MRI檢查,若出現包膜纖維化、假體膨脹等異常,需評估是否需更換或移除。
術後如何選擇適合的文胸?不同材質或款式有什麼影響?
術後初期建議選擇無鋼圈、無縫線的運動型文胸,避免壓迫組織。6週後可轉換為支撐力適中的日常款式,避免過緊或有金屬配件的設計,以免影響假體位置或造成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