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protein subunit vaccines

治療概述

COVID-19 蛋白亞單元疫苗是一種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疫苗,旨在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從而預防感染或減輕症狀。

這類疫苗通過使用病毒的蛋白質亞單元作為抗原,引導免疫系統識別並攻擊感染的病毒,而不需要引入完整的病毒顆粒,因此其安全性較高。

治療類型與機制

COVID-19 蛋白亞單元疫苗屬於亞單元疫苗的一種,其核心機制在於使用病毒表面的蛋白質(如刺突蛋白S)作為抗原。

當疫苗注射到人體後,抗原會被免疫系統的抗原呈遞細胞(APCs)攝取並處理,然後呈遞至細胞表面,激活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從而產生針對特定抗原的抗體和記憶細胞。

適應症

COVID-19 蛋白亞單元疫苗主要用於預防由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包括輕症、中症及重症。

該疫苗適用於16歲及以上人群,並且可以用於高風險人群,如醫護人員、長期患有慢性疾病者及老年人等。

使用方式與劑量

COVID-19 蛋白亞單元疫苗通常通過肌肉注射給藥,建議在上臂肌肉注射。

標準劑量通常為兩劑,間隔時間視具體產品和公共衛生政策而定,通常為3至4周。

效益與優點

  • 高效預防重症及住院:研究表明,蛋白亞單元疫苗能顯著降低COVID-19引起的重症和住院率。
  • 良好的安全性:該疫苗不含活病毒,適合作為孕婦、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風險人群的選擇。
  • 持久免疫反應:部分研究指出,疫苗誘導的抗體能持續數月提供保護。

風險與副作用

COVID-19 蛋白亞單元疫苗通常耐受性良好,但可能出現輕微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紅腫、腫脹,低熱,疲勞等。

罕見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如面部腫脹、呼吸困難等,建議接種後留院觀察30分鐘。

注意事項與禁忌症

嚴重過敏反應史者禁用,如曾對疫苗成分或相同類別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接種。

與其他治療的相互作用

目前尚無明顯證據表明COVID-19 蛋白亞單元疫苗會與其他藥物發生顯著相互作用,但仍建議告知接種者現有的用藥情況。

治療效果與證據

臨床試驗數據表明,該疫苗在預防COVID-19症狀方面有效率超過90%。

替代方案

其他類型的COVID-19疫苗,如mRNA疫苗、病毒載體疫苗等,可根據個人健康狀況及醫生建議選擇。

 

常見問題

如何有效管理接種COVID-19蛋白亞單位疫苗後的副作用?

大多數接種COVID-19蛋白亞單位疫苗的副作用通常為輕微且暫時的,例如注射部位的疼痛、疲勞或輕微發燒。為了有效管理這些副作用,建議在接種後24至48小時內多喝水,保持充足休息,並可考慮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以緩解不適。如副作用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

為什麼COVID-19蛋白亞單位疫苗需要兩劑接種?

COVID-19蛋白亞單位疫苗需要兩劑接種是為了確保身體能夠產生足夠的抗體來抵禦病毒。第一劑接種主要刺激免疫系統初步認識病毒,第二劑則能夠顯著提升抗體的數量和效果,從而提供更強的保護。兩劑接種之間的間隔時間通常為3至4週,以確保最佳的免疫反應。

接種COVID-19蛋白亞單位疫苗後,多久才能恢復日常活動?

大多數人在接種COVID-19蛋白亞單位疫苗後可於數小時內恢復日常活動,但建議在接種後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或過度勞累。此外,若出現嚴重副作用,應暫停工作或學習並及時就醫。一般情況下,副作用會在2至3天內消退,生活質素可恢復正常。

COVID-19蛋白亞單位疫苗的效果如何?

COVID-19蛋白亞單位疫苗的效果已在多項臨床試驗中得到證實,顯示其能夠有效降低感染嚴重症風險和住院率。根據研究,這類疫苗的保護效果通常在接種完成兩劑後達到90%以上,尤其是在預防重症和死亡方面表現尤為突出。然而,隨著病毒變異株的出現,疫苗的效果可能會有所下降,因此接種加強針是保持長期保護的關鍵。

接種COVID-19蛋白亞單位疫苗後,是否需要繼續遵守防疫措施?

即使接種了COVID-19蛋白亞單位疫苗,仍需繼續遵守防疫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這包括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以及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疫苗雖然能夠提供有效保護,但無法完全消除感染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病毒變異株流行的情況下。因此,綜合防護措施仍然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