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縮小術(Mammoplasty)是一種外科手術,主要用於縮小過大乳房的體積,改善因乳房過重所導致的生理及心理問題。此手術可調整乳房形狀、減少背部及頸部疼痛,並協助患者恢復日常活動的便利性。手術適用對象通常為乳房組織過度發育導致生理不適,或伴隨心理壓力的個案。
手術主要透過切除過多的脂肪、腺體及皮膚組織,重新塑形至與身體比例協調的尺寸。醫師會根據患者體態與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切口方式與修復技術,以達到美觀與功能改善的雙重目標。
乳房縮小術主要分為三種切口技術:垂直切口法、延長切口法及環狀切口法。垂直切口法在乳暈周圍做垂直切口,適合中度組織切除需求;延長切口法則增加下垂調整功能,適用嚴重下垂案例;環狀切口法保留乳暈形狀,但可能留下較明顯疤痕。
手術機制包含組織切除、皮膚緊緻化及乳頭神經重組。醫師會移除過多脂肪與腺體,重新定位乳頭位置,並縫合皮膚以形成新形狀。此過程需謹慎保護乳頭神經與血液供應,以維持哺乳功能與感覺。
主要適用於乳房過度發育導致慢性疼痛的患者,包括肩頸痠痛、背部肌肉勞損及姿勢異常等問題。其他適應症包含因乳房下垂造成的皮膚炎、衣著困難,以及因外觀焦慮導致的心理障礙。
手術也適合乳房組織過度增生但非病理性肥大案例,但需符合BMI正常範圍且心理狀態穩定的條件。醫師會評估患者年齡、組織彈性與期望值,以判斷手術的適應性。
手術通常在全身麻醉下執行,需住院1-3天。醫師會根據乳房大小計算需切除的組織量,一般切除範圍為每側250-500克,但具體劑量需依個體條件調整。手術時間約3-5小時,包含組織切除、皮膚拉緊與縫合過程。
術後需穿戴壓迫束胸衣4-6週,並配合復健運動恢復活動範圍。醫師可能處方止痛藥與抗生素,並安排定期追蹤疤痕恢復情況。術後6個月內需避免劇烈運動,以確保組織固定。
此手術可永久調整乳房形狀,且疤痕隱蔽性高。研究顯示,90%患者在術後6個月報告生活品質明顯提升,包括減少背痛頻率與改善心理狀態。
嚴重風險包括麻醉併發症與血管栓塞,發生率約0.5%-2%。少數案例可能出現哺乳功能受損,需在術前與醫師充分溝通哺乳需求。
術前需停止使用抗凝血劑至少2週,並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妊娠期、嚴重凝血障礙或心理準備不足者應延後手術。術後需嚴格遵守護理指示以降低併發症風險。
禁忌症包括未滿18歲(組織未完全發育)、活動性感染或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曾接受過乳房手術者需告知醫師以評估組織條件。
若患者正在接受化療或荷爾蒙治療,需調整手術時機以避免組織修復困難。與抗凝血藥物的相互作用可能提高出血風險,需在麻醉前停用。
與隆乳術或抽脂術的併用需謹慎,需確保組織移除量與皮膚彈性兼容。醫師會評估多治療併用的潛在風險與效益。
臨床研究顯示,85%患者在術後1年疼痛指數降低超過50%,姿勢改善率達92%。長期追蹤顯示形狀維持率在10年內高達80%,但需注意個人組織恢復差異。
隨機對照試驗證實,此手術在改善心理健康的效益顯著優於非手術治療。但效果與醫師技術、組織條件密切相關,需選擇經驗豐富的外科團隊。
非手術選擇包含穿戴醫用支撐文胸,可暫時減輕疼痛但無法永久改善形狀。藥物治療如抗雌激素藥物可能緩解輕微症狀,但效果有限且可能伴隨荷爾蒙副作用。
脂肪抽吸術可移除部分脂肪,但無法處理皮膚鬆弛或組織過度發育。患者需理解替代方案的局限性,並根據醫師建議選擇最適合方案。
標籤,並且答案要詳細但簡潔,3到4句。要避免使用英語,所有術語都要用正確的繁體中文,比如「乳房縮小手術」而不是英語名稱。另外,要檢查是否有重複的內容,確保每題都提供新資訊。 可能的問題包括: 1. 醫生如何決定切除的組織量? 2. 如何緩解術後疼痛? 3. 手術後多久能恢復正常生活? 4. 手術後的疤痕會怎麼樣? 5. 是否需要特別的護理來延長效果? 需要確保問題的多樣性,使用不同的問句類型,如how, why, when等。另外,答案要準確,基於醫學資訊,比如提到使用止痛藥、恢復時間大約多久、疤痕的位置和護理建議,以及避免提重物等。還要提到成功案例的比率,讓讀者知道效果的持久性。 最後要檢查格式是否正確,標籤是否正確使用,沒有使用列表或編號,所有內容都是純HTML,並且完全用繁體中文。確保每個問題和答案都符合要求,沒有違反任何指示。
手術後如何判斷傷口癒合進度是否正常?
傷口癒合情況可透過觀察紅腫程度、分泌物性質及疼痛程度來判斷。一般而言,術後1至2週內輕微腫脹屬正常現象,但若出現化膿、異常發熱或持續劇痛,應立即聯繫醫師。醫師通常會安排定期追蹤,透過視診及觸診評估癒合進度,必要時會調整護理建議。
術後需要避免哪些日常活動才能降低併發症風險?
術後6週內應避免提舉超過5公斤的重物,並減少手臂大幅度活動(如高爾夫球、游泳等),以免影響組織固定。建議穿著醫師指定的支撐文胸,避免過度彎腰或穿緊身衣物,以減少皮膚張力對縫合處的壓力。
手術後乳暈或乳溝形狀改變是否能透過後續治療調整?
若術後因組織收縮導致乳暈擴大或乳溝不對稱,可於完全癒合後(通常需6個月至1年)與醫師討論修正手術。但需注意二次手術的風險及效果限制,醫師會根據組織彈性及瘢痕狀態評估可行性。
哺乳功能在手術後是否會受到永久性影響?
手術可能因切除組織範圍影響乳管結構,約有30-50%患者可能出現哺乳能力下降或完全喪失。醫師在規劃切口時會盡量保留主要乳管系統,但仍需告知患者此風險,術前應與醫師充分溝通生育計劃。
術後疤痕的明顯程度受哪些因素影響?
疤痕顯著程度與個人皮膚修復能力、術後護理是否嚴格遵守医囑直接相關。皮膚類型偏瘢痕瘤或 keloid傾向者,醫師可能建議術後使用壓迫繃帶並配合藥物預防。定期使用矽膠膏或接受雷射治療也能改善疤痕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