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屬於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主要用於治療由細菌引發的感染症,包括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及性傳播疾病等。此藥物能抑制細菌蛋白合成,有效殺滅或抑制病原體生長。
阿奇霉素因半衰期長,可採用較長的服藥間隔,增加患者用藥順從性。臨床應用上常被用於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急性中耳炎及非複雜性尿路感染等。此藥物亦可作為對青黴素過敏者的替代抗生素使用。
此藥物的學名為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在臺灣及香港,其常見的品牌名稱包括:
不同地區可能有其他商品名,使用前應確認藥品標籤上的正確藥名。
學名藥與品牌藥的活性成分相同,但劑型或劑量可能有差異。患者應遵照醫師或藥師指示選擇適合的劑型,不可自行更換藥品規格。
阿奇霉素屬於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與紅黴素、克拉霉素同屬一類。此類抗生素透過阻斷細菌核糖體的50S次單元,抑制蛋白質合成。其特殊化學結構使其對特定細菌有較強穿透力,可作用於細胞內細菌。
與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不同,阿奇霉素對β-內酰胺酶穩定,適用於特定耐藥菌株感染。此藥物亦被歸類為緩釋型抗生素,可在組織中維持較長作用時間。
主要適用症包括:
在特定情況下也可用於預防HIV感染者的卡氏肺孢子蟲肺炎。
此藥對支原體、衣原體及某些革蘭氏陽性菌感染有良好療效。但需注意,對病毒性感染如流感或一般感冒無療效,不可濫用抗生素。
常見輕微副作用包括:
發生率約10-15%,通常在停藥後數日內自行緩解。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口乾或味覺異常。
嚴重但罕見的副作用包括:
若出現胸痛、心悸或黃疸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禁忌症包括:
曾有報告顯示此藥可能誘導心電圖QT間期延長,心臟病患者使用前需評估風險。
懷孕期間僅在必要時使用,懷孕第三孕期使用可能增加新生兒耳聾風險。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因藥物可能分泌至乳汁中。65歲以上長者及體重過輕者需調整劑量。
與下列藥物合併使用可能增加風險:
合併使用可能增加心臟毒性或血藥濃度異常。
與茶鹼類藥物同服可能延長後者半衰期,需監測血中濃度。服用期間應避免飲酒,可能加劇胃腸道不適。使用任何處方或成藥前應告知醫師正在服用本藥。
成人呼吸道感染常見劑量為首日500mg,次日後每日250mg,總療程3-5日。兒童劑量按體重計算,通常為10mg/kg/日。可空腹服用,但與食物同服可減少胃腸不適。
嚴重肝功能不全患者需減量,首日500mg後每日250mg,療程不超過3日。靜脈注射型需嚴格遵照醫囑速度,過快注射可能引發過敏反應。腸胃道吸收差的嚴重感染患者可考慮靜脈給藥。
若遺漏劑量時間未超過6小時,應盡快補服並調整下一次服藥時間。若接近下次服藥時間,跳過遺漏劑量並恢復正常服用,不可一次服用雙倍劑量。使用分次給藥的療程時,應嚴格遵循醫師指示的時間表。
若遺漏多劑量導致療程中斷,應立即聯繫醫療提供者重新評估用藥計畫。不可因漏服而自行增加單次劑量,可能導致藥物蓄積或副作用加劇。
急性過量可能導致嚴重胃腸道症狀、心律不整或神經系統異常。應立即就醫並進行胃洗淨或活性炭吸附。嚴重中毒案例需住院監測心電圖及血液藥物濃度。
若出現昏厥、視覺模糊或抽搐等症狀,應視為醫療急症。醫療人員可能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或電解質治療,需密切監測心臟功能指標。
服用阿奇霉素期間,如果出現胃部不適或噁心,該如何緩解?
服用阿奇霉素可能引發胃腸道不適,建議在飯後服用藥物以減少刺激。若症狀持續或嚴重,可嘗試將藥片剉碎與少量食物混合服用,或遵醫囑調整劑量。嚴重嘔吐或腹瀉需立即停藥並聯絡醫師。
同時使用阿奇霉素與胃酸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是否會影響療效?
是的,質子幫浦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可能降低阿奇霉素的吸收,導致療效下降。若需合併使用,醫師可能會建議調整服藥時間間隔,或選擇其他不會干擾抗生素吸收的胃藥。使用前務必告知醫師所有正在使用的藥物。
服用阿奇霉素期間是否需要限制飲食或特定營養攝取?
一般無需特別限制飲食,但避免空腹服用以減少胃腸刺激。高纖維飲食有助緩解藥物引起的便秘,而含益生菌的食品(如優酪乳)可能改善腸道菌群失調。含咖啡因或酒精飲料可能加劇噁心,建議酌量攝取。
完成阿奇霉素療程後,若症狀未完全消退,是否可自行延長用藥時間?
絕對不可自行延長用藥!未經醫師同意延長療程可能導致抗生素耐藥性或副作用加劇。若症狀持續,應立即回診檢查,醫師可能進行痰液培養或其他檢驗,以確認是否需轉換抗生素或加用其他治療方式。
患有心律不整病史的人使用阿奇霉素時,需要特別注意哪些事項?
阿奇霉素可能影響心電圖QT間隔延長,心律不整患者使用前需進行心電圖評估。合併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如奎尼丁)時需嚴格監測。服藥期間若出現心悸、頭暈或呼吸困難,應立即停藥並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