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italopram是一種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主要用於治療憂鬱症、焦慮症及其他情緒障礙。此藥物透過增加腦內血清素濃度來改善情緒調節功能,從而緩解抑鬱症狀和焦慮反應。其化學結構為citalopram的活性異構體,因此作用更專一且副作用相對較少。
此藥物經臨床試驗證實對成人憂鬱症有顯著療效,亦被廣泛用於廣泛性焦慮障礙、恐慌症及社交焦慮症等診斷。醫生可能根據患者病況調整劑量,但需嚴格遵循處方指示以避免不良反應。
Escitalopram的通用名稱為「艾斯西酞普蘭」,常見的商標包含Lexapro®、Cipralex®及Cipralex®。不同國家或地區可能使用不同商品名,但化學成分與療效相同。購買或使用時應確認藥品標籤上的活性成分名稱,以避免重複用藥。
此藥物為處方藥,不可自行購買或調整劑量。患者應保存藥品外盒或說明書,以便隨時查閱成分與用藥指引。
Escitalopram歸類為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屬於抗抑鬱藥物中的第三類抗憂鬱劑。此類藥物透過選擇性阻斷血清素再攝取,增強神經傳導物質濃度,從而改善情緒失調問題。相比傳統三環類抗抑鬱藥,SSRI類藥物副作用較少,成為現代治療憂鬱症的首選之一。
其藥理作用主要針對5-羟色胺(血清素)系統,因此對焦慮症、恐慌症等與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相關的疾病有療效。但需注意,藥物起效通常需1-2週,患者應耐心配合治療。
此藥物主要用於診斷明確的憂鬱症患者,包括單一型抑鬱症及重鬱症。臨床上也常見於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GAD)、恐慌症、社交焦慮障礙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醫師可能根據患者年齡、病史及症狀嚴重度調整用藥方案。
在特定情況下,此藥物也可能作為其他精神疾病的輔助治療,例如伴隨抑鬱症狀的慢性疼痛症或心因性疾患。但需避免用於未經評估的非適應症狀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風險。
部分患者可能在用藥初期感到焦慮加劇,此現象通常短暫。若症狀持續惡化,應與醫師討論調整劑量或用藥計畫。長效副作用如性功能障礙可能持續存在,需醫師評估是否需轉換治療方案。
禁忌症:對Escitalopram過敏者禁止使用。嚴禁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同時使用,可能引發嚴重高血壓危象。未滿18歲患者使用時需密切監測自殺傾向,因可能增加自殺意念風險。
懷孕或哺乳期女性應評估風險後使用。藥物可能影響駕駛或操作機器能力,服藥期間應避免高風險活動。停藥時需逐漸減量,突然停藥可能導致撤藥症狀如頭暈、焦慮加劇。
某些中草藥如聖約翰薑草(St. John's Wort)可能降低藥效,應避免併用。使用抗酸劑或抗癲癇藥物時,可能需調整Escitalopram劑量。患者應主動告知醫師所有正在使用的處方藥、成藥及補充劑。
成人初始劑量通常為每日10毫克,根據療效與耐受性可調整至最高20毫克/日。藥丸應整粒吞服,可搭配餐食或空腹服用,但需固定時間以維持血中濃度穩定。腸溶劑型應避免咀嚼或壓碎,以免影響吸收。
兒科患者劑量需按體重計算,老年患者可能需降低起始劑量以減少副作用。藥物不可與酒精同用,可能加劇頭暈或嗜睡。若忘記服藥,請依時間差異決定是否補服,避免雙倍劑量。
若遺漏劑量且距離下次服藥時間超過6小時,應盡快補服遺漏劑量。若接近下次服藥時間(少於4小時),則跳過遺漏劑量,恢復正常排程,千萬不可為補足劑量而增加單次服用量。
若遺漏多劑量導致治療中斷,應與醫師聯繫重新評估用藥計畫。不規律服藥可能降低療效,建議設定提醒或使用分藥盒以確保用藥準時。
過量服用可能導致嚴重中毒症狀,如躁動、意識模糊、抽搐或呼吸困難。若懷疑過量,應立即就醫並攜帶藥品包裝供醫護人員參考。中毒治療可能包括洗胃、活性炭吸附或支持性療法。
自殺傾向或自傷行為是過量用藥的高風險指標,患者或照顧者應密切監測情緒變化。緊急處理需由專業醫療人員執行,切勿自行處理。
艾司西酞普蘭通常需持續服用2至4週才能顯著改善抑鬱或焦慮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在1至2週開始感受到輕微改善,但需耐心配合醫師評估調整治療。治療期間應避免自行調整劑量,並定期與醫師溝通進展。
服用期間出現頭暈或噁心,該如何應對?頭暈或噁心是常見初期副作用,通常會在1至2週內逐漸緩解。可嘗試飯後服藥以減輕胃腸不適,若症狀嚴重或持續超過2週,應立即聯繫醫師,可能需調整劑量或搭配其他藥物緩解。
艾司西酞普蘭與其他藥物合併使用時需注意哪些禁忌?此藥與MAO抑制劑(如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合用可能誘發血壓危象,需間隔14天以上使用。與抗凝血劑(如華法林)合用時需監測凝血指數。服用前應告知醫師所有正在使用的藥物,包括成癮性止痛劑或抗精神病藥物。
停用艾司西酞普蘭時,為何不能突然中斷藥物?突然停藥可能引發撤藥症狀,如頭暈、頭痛、焦慮加劇等。醫師會根據病情制定緩慢減量計畫,通常每1至2週減少10%-25%劑量。患者應嚴格遵循指示,即使症狀好轉也不可擅自停藥,以避免病情反覆或戒斷反應。
服用期間是否需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長期使用需定期監測肝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數,特別是合併使用其他精神科藥物時。若出現不明原因的肌肉抽動、癲癇發作或嚴重躁動,應立即停藥並就醫。醫師可能根據年齡、肝腎功能調整劑量,患者應主動提供完整病史以確保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