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xtroamphetamine And Amphetamine

藥物概述

右旋安非他命與安非他命(Dextroamphetamine and Amphetamine)是一種中枢神經系統刺激劑,主要用於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及發作性嗜睡症。此藥物透過增強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的神經傳導,改善注意力不集中、過度活躍及冲动行為。在癲睡症治療方面,能調節睡眠週期,減緩日間過度嗜睡現象。

此藥物屬於管制類藥品,需由醫師嚴格評估後處方。其作用機轉與其他ADHD藥物不同,具有較長的半衰期,因此通常建議每日1-2次服用。患者使用期間需定期追蹤副作用及療效,避免濫用或誤用。

品牌名稱與學名

此藥物的常見品牌名稱包括「Adderall®」,學名藥則稱「右旋安非他命與安非他命混合劑」。不同國家可能有其他商品名,但主要成分均為dextroamphetamine sulfate及amphetamine sulfate/dextroamphetamine saccharate/amphetamine aspartate的混合配方。

學名藥與原廠藥在成分與療效上需符合生物等效性,但患者切勿自行更換製劑型或劑量,應遵從醫師指示。藥品包裝通常依劑量分為不同顏色膠囊,如5mg、10mg、30mg等規格。

藥物分類

此藥物屬於中枢神經系統刺激劑(CNS stimulant),歸類為II類管制藥品。其分子結構與興奮劑類似,但用於醫療用途時需嚴格遵循用藥準則。藥物分類也歸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藥物及癲睡症治療藥物。

在藥理學分類上,其作用機轉與甲基苯丙胺(Methylphenidate)類似,但半衰期較長且血漿濃度曲線不同。此分類決定了其處方限制、存儲條件及監管規範。

適應症

主要適應症包括6歲以上兒童及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用於改善注意力不集中、過度活躍及衝動行為。第二項主要用途是治療發作性嗜睡症,緩解無法自控的日間過度嗜睡及猝倒症狀。

在罕見情況下,可能用於肥胖症的短期輔助治療,但此用途因成癮風險已逐漸減少。醫師可能視個案需求,合併使用其他行為療法或心理治療。

常見副作用


     

     

     



     

     

     

     


警告與注意事項

禁忌症:對安非他命類成分過敏者禁用。嚴重心臟病史(如心肌病、心律不整)或動脈硬化患者禁止使用。青光眼、重度高血壓、嚴重焦慮症患者亦屬禁忌。

妊娠分類為C級,懷孕期間僅在必要時使用。哺乳期間應避免使用,因藥物可能經乳汁分泌。18歲以下患者需定期監測生長發育指標,成人則需監測血壓與心跳。

藥物交互作用

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合用可能誘發血壓危象,需間隔14天以上。與抗抑鬱劑(如SSRIs)合用可能增加血清素綜合症風險。

與降壓藥合用可能降低療效,與抗精神病藥物可能產生相互拮抗作用。避免與酒精或興奮劑類物質並用,可能加劇心臟負荷。

劑量與服用方法

ADHD治療起始劑量通常為每日 morning 喝食後服用5-10mg,根據療效調整至最高40-60mg/日,分1-3次服用。癲睡症治療起始劑量為20-25mg morning,可逐步增加至最高60mg/日。

口服膠囊需整顆吞服,不可壓碎或咀嚼。緩釋型製劑需整粒吞服以維持血藥濃度。治療反應不佳時,醫師可能調整劑量或轉換治療方案,患者不得自行調整用藥。

遺漏劑量處理方法

若遺漏劑量且距離下次用藥時間超過2小時,應立即補服並調整後續時間。若接近下次用藥時間,則跳過遺漏劑量,不可雙倍服用。每日總劑量不得超過處方極量。

若遺漏多次劑量導致症狀反彈,應立即聯絡醫師重新評估用藥計畫。切勿因遺漏劑量而自行增加下一次劑量,以免誘發過量反應。

過量處理方法

急性過量徵狀:嚴重焦慮、高燒、肌肉顫抖、抽搐、胸痛、血壓劇升。若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就醫,可能需要使用β阻斷劑或抗驚厥藥物。

慢性過量風險包括成癮性、耐受性形成及心理依賴,若發現非處方使用跡象,應立即停藥並接受成癮醫療評估。藥物濫用可能導致心臟事件或精神疾病惡化,需由專科醫師監測。

 

常見問題

服用右旋安非他命與安非他命合併製劑時,如何選擇最佳服藥時間以減少副作用?

建議根據治療目標調整用藥時間。若用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通常早晨空腹服用可快速起效,但可能增加心悸風險;若擔心失眠,可用藥時間可延至午後,並避免睡前6小時內服用。醫師可能根據個體反應調整劑量或時段。

長期使用此藥物導致血壓升高,有哪些非藥物方式可協助控制?

可透過規律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降低輕微血壓上升,但需避免治療中段落訓練。飲食方面,減少高咖啡因飲料(如咖啡、能量飲)的攝取,並增加鉀質攝入(如香蕉、菠菜)可能有助緩解。若血壓持續偏高,應立即回診調整藥物。

與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s)合併使用時,需注意哪些潛在風險?

兩者合併可能增加血清素症候群風險,表現為高燒、肌肉僵硬、心悸等,需定期監測神經系統症狀。若患者同時接受抗憂鬱治療,醫師可能建議間隔服用時間或調整抗抑鬱劑劑量,並密切追蹤血清素指標。

如何改善患者因藥物引起的口乾症狀?

可使用不含酒精的潤唇膏或含氟漱口水緩解短期不適,但避免含咖啡因的提神飲料。長期而言,醫師可能建議改用緩釋劑型或降低劑量,嚴重時需評估是否需調整治療方案。居家可增加水分攝取,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以減少頻尿。

若患者在治療期間計劃懷孕,需如何調整用藥策略?

懷孕期間使用可能增加早產風險,建議在孕前與醫師討論替代治療方案。若治療必要,需在妊娠中期前逐漸減藥,並配合胎兒超音波監測。產後恢復治療時,需重新評估劑量,因哺乳期間藥物可能分泌至乳汁中。

IconIcon

Ask Par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