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pidogrel 屬於抗血小板藥物,主要用於預防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栓形成風險。此藥物透過抑制血小板表面的受體,阻斷血小板間的黏附與活化,從而防止動脈阻塞所引發的疾病。常見用途包括急性 coronary症候群、心肌梗塞後遺症、缺血性中風,以及冠狀動脈支架置放術後的長期治療。
此藥物的關鍵作用機制在於阻斷血小板活化過程中的 ADP 信號傳導,與其他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機轉不同,因此常與阿斯匹靈合併使用以增強效果。然而,需注意合併使用時可能增加出血風險,需由醫師嚴格監控。
此藥物的學名為 Clopidogrel,常用品牌名稱包含:
不同藥廠可能有其他商品名稱,但所有劑型均以 clopidogrel 為活性成分。患者應確認藥袋標示,並避免自行更換劑型或廠牌,以免影響療效。
Clopidogrel 屬於 P2Y12 受體阻斷劑類別,歸類為第二代抗血小板藥物。此分類藥物專門針對血小板表面的 P2Y12 受體,與第一代藥物(如噻氯匹定)相比,具有更高的選擇性及較少的嚴重副作用。
它同時被歸類為 血栓預防藥物,常見於心血管疾病防治領域。此藥物分類的特點在於長期使用可降低動脈阻塞事件,但需定期監測出血風險與藥物相互作用。
此藥物主要用於以下情況:
此外,亦用於周邊動脈疾病患者,降低肢體缺血風險。醫師可能根據患者病史調整用藥策略,例如合併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需更謹慎評估。
輕微副作用包括:
嚴重副作用需立即就醫:
以下患者需嚴禁使用:
懷孕分級為 Category B,現階段資料顯示對胎兒影響不明,但妊娠中後期使用需權衡風險。哺乳期間應避免使用,因藥物可能經乳汁分泌。
與以下藥物合併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與質子泵抑制劑(如 omeprazole)合併使用可能降低療效,因肝臟代謝途徑相同。使用時醫師可能調整劑量或選擇其他胃酸抑制劑。
標準用法:
服藥時間不受進食影響,但建議每日固定時間服用以確保穩定血中濃度。肝功能異常患者需評估代謝能力後調整劑量。
若遺漏當日劑量:
長期遺漏可能增加血栓風險,建議設定提醒裝置,或使用分藥盒協助記憶。若遺漏多劑量,應立即諮詢醫師,不可自行調整用藥頻率。
過量使用可能導致:
若懷疑過量,應立即就醫並攜帶藥袋。目前無專一性解毒劑,治療以止血、輸血及支持性療法為主。服用後24小時內若過量,醫師可能考慮洗胃或活性炭吸附未吸收藥物。
服用克洛吡多格雷時,是否需要特別注意飲食時間或飲食內容?
克洛吡多格雷建議於每日固定時間服用,但餐後或空腹服用均可,關鍵在於每日固定時間以維持藥效穩定。建議避免與高脂肪餐點同時攝取,因可能延遲吸收,但不會大幅影響藥效。建議與醫師討論個人飲食習慣以調整用藥時機。
若錯過一次用藥,應如何補救?
若漏服藥物且距離下次用藥時間超過4小時,應立即補服並恢復正常劑量;若接近下次用藥時間,則跳過遺漏次數,勿雙倍劑量補服。切勿因漏服而增加單次劑量,以免增加出血風險。建議設定提醒鬧鐘以避免遺漏。
與其他抗血小板藥物合併使用時,需注意哪些風險?
克洛吡多格雷與阿斯匹靈或其他抗凝血劑(如華法林)合併使用時,會增加出血風險,可能導致皮膚瘀青、牙龈出血或消化道出血。醫師會根據患者病況評估必要性,並定期監測血液指標。患者若出現異常出血跡象應立即就醫。
長期使用是否會導致肝腎功能異常?需定期檢查哪些項目?
目前無明確證據顯示克洛吡多格雷會直接損害肝腎功能,但長期使用可能因出血或併用其他藥物間接影響。建議每3-6個月檢測肝功能、血球數目及腎功能,尤其合併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時需提高警覺。具體檢查頻率依個人健康狀況由醫師決定期間。
使用此藥物期間,日常活動如運動或手術安排需注意什麼?
建議避免高衝擊性運動或高風險活動,以降低外傷後出血不易止血的風險。若需接受牙科治療、手術或其他侵入性程序,須提前告知醫護人員正使用此藥物,醫師可能暫停用藥或調整劑量,並安排手術時間點以平衡血栓與出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