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斯匹隆(Buspirone)是一種用以治療焦慮症的藥物,屬於非苯二氮䓬類的選擇性5-羥色胺1A(5-HT₁A)受體部分促效劑。它主要用於緩解一般性焦慮症(GAD)的症狀,如過度擔憂、肌肉緊張及睡眠障礙,同時不會導致苯二氮䓬類藥物常見的成癮性或宿醉效應。此藥物作用機轉與其他抗焦慮藥不同,主要透過調節大腦中的血清素系統來發揮效果,因此在長期用藥時相對安全。
與傳統的抗焦慮藥物相比,布斯匹隆起效較緩慢,通常需連續服用數天才會顯現明顯療效,但其長期使用對認知功能的影響較小。此藥物不建議用於急性焦慮發作,臨床多用作長期管理慢性焦慮症狀的首選藥物。醫師可能根據患者年齡、症狀嚴重度及肝腎功能調整用藥計畫。
布斯匹隆歸類為「非苯二氮䓬類抗焦慮藥」,其化學結構與作用機轉與傳統苯二氮䓬類藥物(如阿普唑侖)截然不同。它主要作用於大腦的5-羥色胺(血清素)受體系統,而非作用於γ-氨基丁酸(GABA)受體,這使得它在成癮風險和副作用特性上與傳統抗焦慮藥物有顯著差異。
此藥物同時具有部分多巴胺受體調節作用,可能對某些患者的共病症狀(如抑鬱傾向)有輔助效果,但主要分類仍以抗焦慮藥為主。其藥理特性使其成為特定患者群(如有成癮史或需要長期用藥者)的優先選擇。
布斯匹隆的主要適應症為「一般性焦慮症」,用以緩解持續數月以上的過度擔憂、肌肉緊張、易激動及自主神經失調症狀。此藥物不適用於恐慌症、恐慌發作或社交焦慮症的急性治療,但可能在醫師判斷下用於輔助治療。
在特定情況下,此藥物也可能用於治療癲癇患者的共病焦慮,或與抗抑鬱藥物併用以增強療效。其非鎮靜特性使其適合需要保持清醒的患者,但需謹遵用藥指示以避免藥效不足。
輕微副作用可能包含:頭暈(約15%患者會出現)、頭痛、噁心、口乾及輕微頭重腳輕感。這些症狀通常在用藥數天後逐漸減輕,若持續惡化應立即通報醫師。
禁忌對象:對布斯匹隆成分過敏者禁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調整劑量,因代謝速度降低可能導致血中濃度升高。懷孕期使用需權衡利弊,目前研究顯示可能對胎兒有風險,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或停止授乳。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此藥歸類為C級,動物實驗顯示可能影響胎兒,人類研究資料不足。懷孕初期若非必要不建議使用,第二、三期需醫師評估風險。此藥可能經母乳分泌,哺乳婦女應在醫師指導下選擇停止授乳或調整用藥時機。
此藥物可能與下列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一般起始劑量為每日兩次,每次5毫克,連續3-7天後逐漸增至每日10-30毫克(分次服用)。最大單日劑量通常不超過60毫克,需依症狀反應調整。應於固定時間服用,可搭配或不搭配食物,但需保持用藥模式一致。
長效劑型可能有固定釋放版本,服用時需整粒吞服不可咀嚼,以維持穩定血藥濃度。若患者有肝臟疾病,起始劑量需減半並密切監測副作用。停藥時需逐漸減量,突然停藥可能引發反跳性焦慮加劇。
若遺漏劑量且距離下次用藥時間超過4小時,應立即補服遺漏劑量,但若接近下次用藥時間,則跳過遺漏劑量並按時服用下一次劑量。切勿為彌補遺漏而服用雙倍劑量,以免增加副作用風險。
若遺漏劑量後症狀明顯惡化,應紀錄時間與次數,下次就診時告知醫師評估是否需調整用藥計畫。建議設定用藥提醒或使用分藥盒以減少遺漏。
若疑為過量服用(如出現嚴重嗜睡、呼吸緩慢、意識模糊或昏迷),應立即就醫並攜帶藥瓶至醫院。目前尚無專一性解毒劑,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可能包含催吐、活性炭吸附或呼吸循環支持。
過量症狀可能在數小時內顯現,嚴重案例可能導致心律不整或低血壓。患者應將藥物存放在兒童無法取得處,並嚴格遵循醫師指示用藥。
布斯皮隆(Buspirone)的服用時間是否需要固定?與飲食是否有相互影響?
布斯皮隆的服用時間建議固定,以維持血藥濃度穩定,可隨餐或空腹服用。若與高脂肪餐同服可能延遲吸收,但不會顯著影響總吸收量。建議患者每日在相同時間服藥,並遵從醫師指示調整劑量。
使用布斯皮隆期間出現頭暈或頭痛,該如何應對?
頭暈或頭痛是常見初期副作用,通常數天至一週內逐漸緩解。若症狀嚴重,可嘗試分次增加劑量(如每日分2次服用)或暫時降低剂量。若持續超過兩週或影響日常生活,應立即聯繫醫師評估。
布斯皮隆與抗焦慮藥物如SSRI抗抑鬱劑同時使用是否安全?
與SSRI抗抑鬱劑合用需謹慎,可能增加血清素綜合症風險,表現為躁動、肌肉緊張或發燒。醫師會根據患者病史調整劑量,並監測症狀。服用其他藥物(如MAO抑制劑)前務必告知醫師,以避免嚴重交互作用。
服用布斯皮隆期間能否飲酒?生活習慣需注意哪些事項?
酒精可能加劇頭暈或嗜睡的副作用,建議完全避免飲酒。患者應保持規律作息,配合正向心理治療,並避免突然改變用藥計畫。進行需要高度注意力的活動(如駕駛)時,應確認自身反應後再進行。
如果忘記服藥,應如何補救?能否自行增加劑量彌補?
若漏服時間接近下次服藥時間,請跳過遺漏次數並按時服用下一次劑量,不可為彌補而加倍劑量。過量可能引發嚴重頭暈或心跳不規則,應立即就醫。建議設定提醒裝置或使用分藥盒以避免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