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prenorphine/Naloxone

藥物概述

布洛芬/納洛酮(Buprenorphine/Naloxone)是一種用於治療鴉片類藥物成癮的複方製劑。該藥物結合了鴉片受體偏拮抗劑布洛芬與鴉片受體拮抗劑納洛酮,透過調節鴉片系統來減輕戒斷症狀並降低濫用風險。主要用途包括鴉片類成癮的替代療法,以及協助患者逐步擺脫海洛因、嗎啡等強效鴉片類藥物的依賴。其獨特的藥理機制能提供足夠的鴉片受體佔領,同時避免過度刺激,從而減少復吸的誘因。

此藥物透過皮下或舌下吸收方式給藥,具有較長的半衰期,可維持藥效達24至36小時。臨床試驗顯示,與單獨使用布洛芬相比,添加納洛酮能有效降低藥物濫用的可能性,因此被多國藥政單位核准為鴉片類成癮的一線治療藥物。

品牌名稱與學名

此複方藥物的學名為「布洛芬/納洛酮」,主要品牌名稱包括:

  • Suboxone(舌下含片)
  • Bunavail(粘附式口腔膜)
  • Zubsolv(可溶性片劑)

不同劑型的吸收速度與使用方式略有差異,醫師會根據患者成癮程度及身體狀況選擇適當劑型。

需特別注意,部分國家可能有其他品牌名稱,但所有劑型均需憑醫師處方使用。患者應嚴格遵循藥袋標示的用藥指示,不可自行調整劑量或更換劑型。

藥物分類

此藥物分類為「鴉片類部分拮抗劑」及「戒毒用藥」,屬於受管制的第三類管制藥品。布洛芬屬μ-鴉片受體偏拮抗劑,能同時發揮弱效的鴉片類作用與受體阻斷效果;納洛酮則是純拮抗劑,能中和過量鴉片類藥物的鎮靜作用。這種雙重機制使其在戒毒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分類,此藥物被歸類為「鴉片類依賴治療藥物」,需在專業醫療監督下使用。藥物分類決定了其嚴格的處方限制與監測機制,患者不可自行購買或轉讓藥品。

適應症

主要用於鴉片類藥物使用障礙(Opioid Use Disorder)的治療,適用於已完成急性戒斷期的成癮者。可緩解戒斷症狀如肌肉痙攣、噁心及焦慮,並降低對強效鴉片類藥物的渴求。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此藥可作為長期替代療法的基礎藥物。

在特定醫療監測下,也可用於鴉片類成癮者的門診治療,並配合心理諮商與社會支持系統。醫師可能根據患者反應調整劑量,目標在維持生理平衡與心理穩定間取得最佳治療效果。

常見副作用

輕微副作用包括:

  • 口乾與口咽部刺激
  • 頭暈或頭痛
  • 倦怠感
  • 輕微腹瀉或噁心

這些症狀通常在用藥初期出現,並會隨身體適應逐漸減緩。若症狀持續或加劇,應立即聯繫醫療人員。

嚴重副作用需緊急處理:

  • 呼吸困難或胸悶
  • 皮膚紅疹或過敏反應
  • 意識模糊或定向力障礙

若出現呼吸抑制、心跳過緩等危急症狀,應視為醫療急症立即送醫。

警告與注意事項

禁忌症包括:

  • 對布洛芬或納洛酮成分過敏者
  • 嚴重呼吸抑制患者
  • 同時使用其他鴉片類鎮痛藥者

未經醫師評估的妊娠期婦女使用可能導致胎兒依賴,需詳細評估母體與胎兒風險後決定是否使用。

此藥物列為美國FDA妊娠分級C級,動物實驗顯示可能影響胎兒,但人類研究數據不足。哺乳期婦女使用時,應評估母乳中藥物濃度對嬰兒的潛在影響。65歲以上患者可能因肝腎功能退化需調整劑量。

黑箱警告事項

最嚴重的風險為呼吸抑製作業,尤其與鎮靜劑或酒精併用時風險倍增。曾有報告顯示,未依指示舌下含服(如碾碎或注射)可能誘發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不得擅自中斷用藥,以免誘發嚴重戒斷反應。

藥物交互作用

禁忌併用的藥物包括:

  • 其他鴉片類鎮痛劑(如嗎啡、芬太尼)
  • 苯二氮卓類安眠藥(如地西泮)
  • 酒精或其他中枢神經抑制劑

與這些藥物併用可能引發呼吸抑製作業或意識障礙。

與肝臟CYP3A4酵素代謝的藥物(如卡馬西平、利福平)可能影響藥物代謝速度。使用抗凝血劑時需監測INR值,因布洛芬可能增強華法林的抗凝效果。患者就診時應攜帶完整用藥清單,包括中藥或健康食品。

劑量與服用方法

通常以舌下含片形式使用,每日1至2次,需將藥片置於舌下完全溶解後才能吞嚥。起始劑量依戒斷症狀嚴重程度而定,一般為4mg布洛芬與0.5mg納洛酮起,最高可增至16mg布洛芬。黏膜吸收型態的劑型(如口腔貼片或溶液)需嚴格遵循指示使用。

嚴禁研磨或吞嚥藥片,此舉可能誘發急性鴉片戒斷反應或增加副作用風險。若誤用注射方式可能導致局部組織壞死或感染。醫師會根據戒斷症狀改善情況,每1-2週調整劑量,目標在8-12週內建立穩定維持劑量。

遺漏劑量處理方法

若遺漏平時劑量,應在記起時立即補服,但距下次用藥時間小於4小時則跳過遺漏劑量。切勿為彌補遺漏而加倍下一次劑量,此舉可能引發過度鎮靜或心跳過緩。建議設定用藥提醒並建立固定用藥時段。

若持續遺漏用藥導致戒斷症狀復發,應立即與醫療團隊聯絡調整治療計畫。切勿自行使用其他鴉片類藥物緩解症狀,此舉可能誘發嚴重生理依賴。

過量處理方法

過量症狀包括深度昏睡、呼吸緩慢(每分鐘低於8次)、瞳孔收縮及皮膚蒼白濕冷。發現疑似過量時應立即:

  •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
  • 進行人工呼吸並呼叫緊急救護
  • 不可等待症狀自行緩解

醫療人員可能使用鴉片類拮抗劑納洛酮作為急救,但需注意過量患者可能需要多劑次拮抗劑。過量 survivals 應立即入院接受毒物檢測與器官功能監測,並評估長期用藥方案的調整必要性。

 

常見問題

服用丁丙諾啡/納洛酮時,是否需要在特定時間或特定飲食狀態下使用?

此藥物建議於每天固定時間服用以維持藥效穩定,但並無嚴格的飲食限制。若忘記服藥,應儘快補服,但若接近下次服藥時間則跳過遺漏劑量,避免雙倍服用。餐後服用可能減少胃腸不適的機會。

丁丙諾啡/納洛酮可能引起哪些常見副作用?如何緩解?

常見副作用包括口乾、頭暈、噁心或嗜睡。口乾可透過少量多次飲水或含無糖喉糖緩解;頭暈時應避免突然站起,緩慢移動並確保環境安全。若噁心持續,應與醫師討論調整劑量或輔助用藥。

使用此藥物期間,哪些藥物或補充劑需避免同時使用?

避免與其他鴉片類止痛藥、安眠藥或抗組織胺藥物合用,因可能增強呼吸抑制或嗜睡風險。使用處方藥、非處方藥或草本補充劑前,務必告知醫師,尤其是苯二氮卓類(如地西泮)或抗抑鬱劑。

接受丁丙諾啡/納洛酮治療期間,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哪些事項?

治療期間應避免駕駛或操作機器,因藥物可能影響反應速度。戒毒治療初期可能伴隨情緒波動,建議建立支持系統並參與心理諮商。定期與醫師溝通治療成效,避免自行調整劑量。

若想停用此藥物,應如何安全調整劑量?

不可突然停藥,需在醫師監督下逐步減量以避免戒斷症狀。醫師會根據個人狀況制定減藥計畫,可能需數週至數月完成。治療期間若出現心悸、冒冷汗或肌肉疼痛等症狀,應立即聯繫醫療提供者。

IconIcon

Ask Par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