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iatric surgery

治療概述

減重手術(Bariatric Surgery)是一種針對嚴重肥胖的醫療程序,主要透過調整消化系統結構來減少食物攝取與吸收,從而達成長期減重目標。此手術適用於BMI≥35且合併代謝疾病的患者,或BMI≥40的原發性肥胖患者。手術類型包含胃束帶術、胃繞道及袖狀胃切除等,能有效改善糖尿病、高血壓等相關併發症。

治療類型與機制

1. 胃束帶術(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在胃上部放置可調節的束帶,形成小胃囊,延遲食物排空以增加飽足感。2. Roux-en-Y胃腸吻合術:切除部分胃並重新排列腸道,減少食物吸收,同時降低食欲激素分泌。3. 袖狀胃切除術(Sleeve Gastrectomy):移除80%胃容量,減少胃泌酸素分泌,從而降低食慾。

適應症

主要針對BMI≥35且有代謝症候群,或BMI≥40的原發性肥胖患者。適用對象包括經飲食運動治療無效者、合併第二型糖尿病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需排除精神病患、拒絶長期追蹤或有未控制代謝疾病者。

使用方式與劑量

手術通常採用腹腔鏡微创技術,住院時間約3-5天。術後需配合營養師規劃的飲食計畫,初期每日熱量攝取限制在600-800大卡,並定期追蹤維生素B12、鐵質與鈣質濃度。手術不可單獨進行,必須結合行為治療與藥物管理。

效益與優點

手術後平均可減去過重體重的50-70%,60-80%患者的糖尿病可達藥物減量或停用效果。長期追蹤顯示10年減重成功率高達50%,並能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相比非手術治療,手術在解決代謝異常方面效果更為持久。

風險與副作用

立即風險:出血、感染、麻醉併發症,發生率約2-5%。長期風險:營養缺乏(如缺鐵性貧血、骨質疏鬆)、腸胃道阻塞、束帶滑脫等。代謝相關風險:低血糖症候群可能於胃腸吻合術後出現。

注意事項與禁忌症

禁忌症包括未滿18歲、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拒絶長期追蹤者。術後需嚴格遵守飲食規則,避免攝取高糖飲品與過大塊食物。重要警告:妊娠期患者需暫停手術,且術後2年內避免服用非類固醇抗炎藥。

與其他治療的相互作用

術後需調整糖尿病藥物使用,部分患者可能停用口服降血糖藥。與維生素補充劑需分時服用,避免與食物同時攝取影響吸收。需告知醫師正在使用的抗凝血劑或免疫抑制劑,以調整手術計畫。

治療效果與證據

多項研究顯示,胃腸吻合術可使BMI平均下降25-30,70%患者達標準體重範圍。5年追蹤顯示糖尿病緩解率高達65%,高血壓控制率提升40%。美國國家衛生院建議此手術為第二線治療選擇。

替代方案

非手術選擇包括:1. 長期低熱量飲食計畫(1000-1200大卡/日)2. 藥物治療(如GLP-1受體促效劑)3. 行為療法結合心理諮商。但非手術方式平均年減重僅5-10%,且易反彈。

 

好的,我需要為腹腔鏡減重手術的治療方法生成五個問題與解答,用繁體中文並符合指定的格式。首先,要確保問題不重複且涵蓋不同的面向,如手術前的準備、術後照顧、副作用管理、生活調整和長期追蹤等。 第一個問題可以關於術前準備,比如患者需要做哪些檢查或調整。第二個問題可以探討術後可能的營養缺乏問題,以及如何補充。第三個問題可以問術後飲食的轉變,比如為什麼要分階段進行。第四個問題可以涉及運動與手術效果的關係,以及開始運動的時間點。最後一個問題可以詢問手術後的長期追蹤重要性,為什麼需要持續回診。 要確保每個問題都使用標籤,答案用

包裝,並避免任何英語或定義性問題。內容要準確,符合醫療常識,例如術後可能需要補鈣和維生素B12,飲食分階段是為了適應胃部變化,運動建議從輕度開始,追蹤檢查包括營養指標等。此外,要檢查是否所有問題都是獨特且未被主文覆蓋的,並保持語言簡明易懂,適合患者和照顧者閱讀。

常見問題

手術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以提高手術成功率?

患者需接受全面的健康評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腎功能檢查及營養狀態分析。醫師會根據體重指數(BMI)和並存疾病制定個人化計畫,並安排心理評估以確認患者有足夠決心配合術後飲食與生活調整。手術前1至2週需調整用藥,避免使用抗凝血劑等可能增加出血風險的藥物。

術後常見的營養缺乏問題如何處理?

部分患者可能因消化道結構改變而導致鐵質、鈣質或維生素B12吸收不良,需定期抽血檢測營養指標。醫師通常會處方腸胃外科專用綜合營養補充劑,並建議增加深綠色蔬菜、低脂乳製品等食物攝取。若出現異常疲倦或骨頭疼痛,應立即回診調整補充劑種類與劑量。

術後飲食分階段調整的科學依據是什麼?

手術後腸胃道敏感度提高,初期需遵循流質→軟質→正常飲食的三階段恢復計畫。此設計是為了讓縮小的胃容量逐步適應咀嚼與消化過程,避免過早攝取高纖維或堅硬食物造成腸胃阻塞。每階段約維持1至2週,需嚴格遵循醫療團隊的飲食手冊指示。

手術後多久可以恢復運動?該如何安排運動計畫?

一般建議術後2週開始進行輕度有氧運動,如散步或水中運動,避免腹部受壓迫。3個月後可逐漸增加阻力訓練,但需避免需要核心肌群高度負荷的動作。運動強度需配合體重變化調整,建議由物理治療師制定個人化復健計畫以避免肌肉流失。

術後為何需要持續接受營養師追蹤至少5年?

長期追蹤能及早發現代謝症候群復發或營養失衡問題。研究顯示,50%患者可能在3至5年後出現微量營養素缺乏,需透過定期血液檢測調整營養補充劑。此外,追蹤過程可協助患者維持正確飲食習慣,降低胃袋擴張或逆轉現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