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是一種以雷射技術改善屈光不正的手術,主要針對近視、遠視及散光等視力問題。此手術透過重塑角膜曲率,使光線能準確聚焦在視網膜上,大幅減少對眼鏡或隱形眼鏡的依賴。手術通常在門診進行,全程約15-30分鐘,適合年滿18歲以上、屈光度穩定的患者。
LASIK主要分為標準型與進階型技術。標準型使用準分子雷射(Excimer Laser)削除角膜組織,而進階型如「波前引導術」(Wavefront-Guided LASIK)則結合電腦分析,針對個人視覺缺陷進行微調。手術流程包括:先以角膜板層刀或飛秒雷射(Femtosecond Laser)製造角膜瓣,再掀開瓣膜進行雷射修整,最後將瓣膜復位。
適用於角膜厚度足夠(通常≥450微米)、角膜曲率正常、無眼部疾病(如乾眼症、圓錐角膜)的患者。需經完整眼科檢查評估屈光穩定度及角膜地形圖分析後,才能確認手術資格。
手術採局部麻醉眼藥水,患者需固定眼球凝視指示燈。雷射能量根據屈光度計算,每1屈光度約去除1微米組織。手術精準度可達0.25D調校,雷射波束直徑約6-8毫米,涵蓋視覺中心區域。術後需使用抗生素及類固醇眼藥水2-4週,並避免激烈運動1個月。
手術後視力可穩定維持10年以上,部分患者可達永久改善效果。近年技術進步更降低術後乾眼症風險,適合追求便利生活與運動需求的患者。
可能出現的短期副作用包括:
嚴重風險包含角膜過度削除導致夜視力障礙,或感染風險(發生率低於0.01%)。高度近視患者可能因角膜削除量多,增加角膜膨出風險。
禁忌症包括:
術後需避免揉眼、游泳及接觸化學物質至少2週。若出現持續不適如劇痛或視力急劇下降,應立即就醫。
LASIK與其他眼科手術的時序需配合:
與雷射治療相關的併發症可能與患者原有眼部疾病相互影響,需由醫師評估交互影響風險。
美國FDA研究顯示,95%患者手術後可達0.5以上裸視力,78%達1.0以上。長期追蹤顯示,近視回歸率在5年內約5-10%,高度近視患者可能需要增強治療。2018年國際研究證實,飛秒雷射技術使角膜瓣併發症降低至0.5%以下。
其他矯正方式包含:
各方案需根據角膜厚度、屈光度及生活型態選擇,需經專業醫師評估。
,並確保答案詳細但簡潔,約3到4句。 最後,確認格式正確,以
接受LASIK手術前,需先進行完整眼睛檢查,包括角膜厚度、近視度數、角膜地形圖等評估,以確認是否符合手術條件。此外,需停戴隱形眼鏡至少1週,並告知醫師正在使用的藥物及是否有乾眼症、自體免疫疾病等病史。
術後眼睛乾澀如何處理?部分患者術後可能出現暫時性乾眼症狀,因瞬目次數減少導致。醫師通常會開具人工淚液緩解不適,嚴重者可能需要使用自體血清眼藥水或角膜保護劑。建議術後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並保持室內濕度以減輕症狀。
手術後多久能恢復正常用眼?大多數患者在術後24小時內可恢復基本視力,但近距離用眼(如閱讀、使用手機)建議延後3天。完全適應手術效果約需1至3個月,期間可能有夜間眩光或光暈現象,通常會逐漸改善。
手術效果能持久嗎?是否需要再次手術?LASIK手術效果通常穩定,但極少數患者可能因近視持續發展或角膜恢復力差異,導致度數輕微回昇。若術前度數高於-8D或角膜厚度不足,可能需搭配其他治療方式,如增強術或PRK手術。
術後多久能接觸水或進行運動?術後至少1週內需避免讓眼睛直接接觸水或灰塵,洗頭時應使用眼罩保護。劇烈運動建議延後1個月,游泳或泡熱水池則需等待3個月以上,以降低感染風險並讓角膜傷口完全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