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節育器(IUD)置入與移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手術程序,主要用於長期避孕或特定醫療需求。此治療透過將節育器置入子宮腔內,提供可逆性避孕效果,或在特定情況下移除以恢復生育能力。手術過程通常在門診進行,時間約5至15分鐘,但需由專業醫師評估患者健康狀況後執行。
IUD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高效且長期的避孕方式,其優點包括避孕成功率高達99%、效果可持續3至10年,且移除後生育力可迅速恢復。此外,特定荷爾蒙型IUD亦可用於治療月經過多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婦科疾病。
IUD分為含銅與荷爾蒙兩大類型。含銅IUD(如Paragard)靠銅離子抑制精子活動及胚胎著床,而荷爾蒙IUD(如Mirena、Kyleena)則釋放黃體素類似物,使子宮內膜薄化並增厚 cervical mucus,阻礙精子穿透。
其作用機轉主要在於改變子宮環境以防止受精或著床,且效果立即生效(含銅型需等待5天以確保位置正確)。荷爾蒙型IUD同時可減少月經流量,提供多種醫療效益。
適用於有穩定性伴侶且無子宮先天異常或感染風險的女性。部分荷爾蒙型IUD亦被核准用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緩解。
置入時需先進行子宮大小測量與感染篩查,醫師會以擴宮器將IUD置入子宮底部。劑量選擇視患者年齡、子宮狀態及健康史而定,如35歲以上非吸菸者可選擇荷爾蒙型,而有多胎次數者需選擇合適尺寸。
移除程序通常在門診執行,需用專用工具夾取節育器尾綫。建議在月經期間或子宮口較鬆弛時進行,以降低子宮穿孔風險。
相比其他避孕方法,IUD能減少每日使用藥物的麻煩,且不含雌激素,適合哺乳期或高血壓患者使用。荷爾蒙型更可改善月經不規則問題。
常見短期不適包括置入後的下腹絞痛、月經間少量出血,通常數月後緩解。需注意的是,嚴重感染、子宮穿孔或節育器移位等併發症雖少見,但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荷爾蒙型可能引發月經間隙出血或乳房脹痛,而含銅型可能加重月經流量與痛經。若出現嚴重腹痛或發燒,應立即就醫。
置入前需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與性傳染病篩查。懷疑妊娠或曾有嚴重血栓病史者,醫師可能建議其他避孕方式。
含銅IUD與抗凝血藥物合併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而荷爾蒙IUD與抗癲癇藥物(如卡馬西平)可能降低藥效。同時使用IUD與口服避孕藥並不會增強效果,反而可能增加血栓風險。
接受放射線治療或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需與醫師討論風險與替代方案。
臨床研究顯示,含銅IUD的年失敗率低於0.8%,荷爾蒙IUD更可降低月經流量達90%。長期追蹤顯示,95%以上患者在移除後6個月內恢復正常排卵功能。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IUD列為一線避孕方法,因其避孕效率與安全性經多項元分析驗證。荷爾蒙型對月經相關症狀的改善效果已發表於《新英格兰醫學雜誌》等頂級期刊。
口服避孕藥或隔離式避孕法(如陰莖套)雖選擇多,但缺乏IUD的長期穩定性。皮下埋植劑雖方便,但需每3年更換,而輸卵管結紮則屬永久性選擇。
醫師會根據患者年齡、生育計劃及健康狀況,比較各方法的避孕效率與副作用風險,提供個人化建議。
,並避免任何結構標籤。
放置子宮內節育器(IUD)前需要做哪些檢查或準備?
在放置IUD前,建議先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內膜感染篩檢(如性傳染病篩查)及子宮位置確認。醫師可能要求避免在月經期進行手術,並建議手術前空腹4小時以備需麻醉時使用。此外,需告知醫師過往子宮手術史或過敏史,以評估適應症。
放置IUD後出現嚴重腹痛或大量出血,該如何應對?
若放置後24小時內出現劇烈腹痛、發燒超過38℃或出血量超過正常月經,應立即就醫。可能為子宮穿孔或感染,需緊急處理。一般輕微不適可服用醫師開立之止痛藥,並觀察症狀變化。
IUD放置後是否需要避免提重物或進行激烈運動?
手術後24至48小時內建議避免提舉超過5公斤重物及劇烈運動,以減少子宮出血或節育器移位風險。但日常行走、輕度活動可正常進行,具體限制需依個人恢復情況及醫師指示調整。
IUD在放置後移位或脫落的機率高嗎?如何發現異常?
初次使用IUD者約有3-5%可能在第一年發生移位或脫落,多發生於手術後3個月內。若發現月經間隔異常、性交時感觸到節育器尾端,或持續下腹不適,應立即進行超音波檢查確認位置。定期追蹤可降低風險。
放置IUD後若計劃懷孕,需等待多久才能嘗試受孕?
IUD移除後即可立即試孕,無需等待期。但若使用含黃體素之節育器(如節育棒),部分女性可能需數週恢復正常排卵週期。計劃懷孕前應與醫師討論生育規劃,並確認子宮內無殘留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