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腮腺炎、風疹疫苗(MMR疫苗)是一種活病毒減毒疫苗,主要用於預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這三種高傳染性疾病的感染。此疫苗透過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提供長效保護力,是全球公認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接種MMR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併發症及死亡率,尤其對兒童及未具免疫力的成年人至關重要。
MMR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其成分包含三種經過弱化處理的病毒株: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及風疹病毒。當疫苗進入人體後,減毒病毒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同時記憶淋巴球會學習辨識病毒特徵。此過程類似自然感染,但不會導致嚴重疾病,卻能建立持久免疫力。
此疫苗主要適用於6個月以上且未感染過三種病毒的健康個體。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建議,一般接種時程為12個月至學齡前的基礎劑量,以及國小階段的追加劑。高風險族群如醫護人員、國際旅居者或接觸高感染環境者,即使超過成年仍建議接種。
MMR疫苗通常以肌肉或皮下注射方式施打,標準接種程序為兩劑制:第一劑於12至15個月齡,第二劑於5至6歲。特殊情況下(如緊急暴露於病毒環境),可縮短劑間或與其他疫苗合併使用,但需遵從醫嘱調整。
常見副作用包括接種部位紅腫、低燒或類似輕微感冒症狀,通常於數日內自癒。極少數人可能出现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或全身性蕁麻疹,此情況需立即就醫。需注意的是,免疫功能不全者接種後可能有理論上的病毒散播風險,應由醫師評估後決定。
MMR疫苗與破傷風或白喉疫苗可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但需與免疫球蛋白或單株抗體藥物間隔3個月以上。若患者正在使用類固醇或化療藥物,可能影響疫苗效果,需由醫師評估免疫狀態後調整接種時機。
臨床試驗顯示,單劑接種後對麻疹的保護力達93%,兩劑接種後提升至97%以上;腮腺炎與風疹的保護率分別約88%及95%。全球多國的流行病學數據證實,大規模接種计划使這三種疾病的案例數下降超過90%,顯示其高度有效性。
在特定情況下可考慮單獨接種單價疫苗(如僅接種麻疹疫苗),但此方式可能增加接種次數與成本。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需改用非活性疫苗或免疫球蛋白,但保護力與持久性較差。醫師會根據接種史、健康狀態與暴露風險,提供最適方案。
。不使用編號或標點符號,並避免任何HTML結構標籤以外的標籤。同時,所有內容必須是繁體中文,不混雜其他語言。
接種後24至48小時內可能出現輕微發燒、注射部位紅腫或頭痛。建議服用醫師建議的退燒藥,並冷敷紅腫部位。若發燒超過39°C或症狀持續超過48小時,應立即就醫。
若接種前曾接觸過麻疹患者,是否仍需按時接種MMR疫苗?若接種前72小時內接觸過麻疹患者,建議先注射免疫球蛋白以預防感染,接種疫苗的時程需延後3個月。若接觸已超過72小時,仍應按原計畫接種。
接種後出現過敏反應,未來是否可以接種第二劑疫苗?若第一劑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全身蕁麻疹),通常不建議接種第二劑。應與醫師討論替代免疫方案,並避免接觸感染源。
接種疫苗後,多久能產生足夠免疫力?保護力能維持多久?接種第一劑後約2至3週開始產生免疫力,第二劑可提升保護力至93%以上。通常接種後免疫力可維持10至20年,但部分國家建議成人追加劑以強化保護。
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接種MMR疫苗後的保護效果會否降低?免疫系統功能低下者接種後可能無法產生足夠抗體,需告知醫師正在使用的藥物。部分患者需在治療間隔期接種,或改用其他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