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吐藥(Antiemetics)是一類專門用於抑制嘔吐反射、緩解噁心症狀的藥物。其主要作用機轉在於阻斷中樞神經系統與周邊神經的化學訊號傳遞,以防止噁心感轉化為實際嘔吐行為。此類藥物廣泛應用於癌症化療、手術後恢復、孕吐、暈動症等多種臨床場景,能顯著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並避免營養攝取中斷。
止吐藥根據作用靶點可分為四大類:
止吐藥主要適用於以下症狀:化療誘發性嘔吐(CINV)、手術後噁心、孕婦晨吐、暈車暈船、腦部創傷或中風引起的中心性嘔吐,以及某些感染或藥物副作用引發的噁心。在癌症治療中常作為預防性投與,以避免化療中斷。
給藥途徑包含口服錠劑、注射劑、透皮貼片與靜脈注射液。成人化療前通常以昂丹司瓊4-8mg靜脈注射,術後噁心則多用丙氯拉嗪10-25mg肌肉注射。兒童劑量需根據體重調整,如每公斤0.1mg的昂丹司瓊口服懸浮液。使用時間點通常在刺激源接觸前30分鐘至2小時,以確保藥物在血中達到有效濃度。
止吐藥的關鍵優勢包括:
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括:
禁忌症包括:對藥物成分過敏、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胃腸道阻塞患者禁止使用促動力藥物。使用期間應避免操作機械,因可能引發嗜睡或認知障礙。妊娠期使用需權衡利弊,僅在必要時使用昂丹司瓊等B級妊娠分級藥物。
與吩噻嗪類抗精神病藥物合併使用會增加抗膽鹼作用,與嗎啡類止痛藥可能誘發嚴重便秘。CYP3A4酶誘導劑(如卡馬西平)會降低阿瑞匹坦藥效,需調整劑量。使用吩噻嗪類藥物時應避免與其他QT延長藥物合併,以防心律異常。
第三代表面活性劑(如palonosetron)在化療後72小時嘔吐控制率高達75%,優於傳統藥物。系統性評估顯示,聯合使用不同機轉藥物(如昂丹司瓊+地塞米松)能使完全緩解率提升至90%以上。在孕吐治療中,維生素B6與多西拉敏的組合被FDA核准為妊娠A級安全方案。
非藥物療法包括:
。结构上以
止吐藥的服用時間需根據藥物種類和症狀調整。部分藥物建議飯前30分鐘服用以預防噁心,而某些藥物可能需空腹服用以提升吸收效率。患者應嚴格遵循藥師或醫師的指示,並在服藥期間紀錄飲食與症狀變化,以利調整治療方案。
長期使用止吐藥可能導致哪些常見副作用?長期使用止吐藥可能出現口乾、頭暈或便秘等副作用。5-HT3受體拮抗劑類藥物偶爾會引起頭暈,而多巴胺拮抗劑可能增加睪丸收縮或心律不整的風險。若出現嚴重不適,如肌肉顫抖或視力模糊,應立即停藥並就醫評估。
接受化療的患者如何緩解止吐藥引起的腸胃不適?若止吐藥導致腹瀉或腹瀉,可嘗試少量多餐、避免高脂或刺激性食物。醫師可能建議短期使用止瀉藥或調整藥物劑量。保持水分攝取並監測排便次數,若症狀持續超過48小時需回診評估。
止吐藥與其他常見藥物(如抗抑鬱藥)同時使用會有交互作用嗎?是的。止吐藥與抗抑鬱藥(如SSRI類藥物)合併使用可能增加「中樞神經抑制」風險,導致嗜睡或反應遲鈍。服用前應告知醫師所有正在使用的藥物,包括處方藥、成藥或中藥,以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接受放射線治療的患者使用止吐藥後,噁心未改善時該如何處理?若止吐藥效果不佳,醫師可能調整藥物種類或劑量,或結合非藥物療法(如針灸、深呼吸訓練)。患者應詳細紀錄噁心的時間、強度與誘發因素,這有助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調整治療策略或排除其他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