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切除術是一種用於治療前列腺癌或嚴重良性前列腺肥大的手術程序。主要目的在於切除部分或全部前列腺組織,以控制癌症擴散或緩解尿路阻塞症狀。此手術常見於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或藥物治療無法改善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例。
手術方式根據患者年齡、癌症分期及整體健康狀況選擇,包含開放性手術、腹腔鏡手術及達文西機器人輔助手術等類型。近年來機器人輔助系統因精準度高且創傷小,成為常見的選擇。
開放性前列腺切除術需在下腹或會陰部開大切口,直接切除前列腺組織。此類手術恢復時間較長,但適用於病灶較大或轉移風險高的患者。
主要適應症包括組織活檢確認的前列腺癌、PSA指數異常升高,或良性前列腺肥大導致嚴重排尿困難、反覆尿路感染。若癌症尚未轉移且預後評估良好,手術常被視為根治性治療。
禁忌症包含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異常或無法承受全身麻醉者。醫師會根據患者年齡、腫瘤分期及並存疾病綜合評估手術風險。
手術通常在全身麻醉下進行,耗時約3至6小時。機器人輔助手術會在下腹開5-6個0.5-1公分的小孔,插入機械臂與攝影機。
「劑量」概念不適用於手術,但醫師會根據腫瘤範圍調整切除範圍。例如局限性癌症可能僅切除前列腺及周圍淋巴結,而高風險病例可能擴大切除範圍。
主要優點包括高達90%以上的5年生存率(早期癌症患者),以及能徹底移除腫瘤組織。機器人系統可精準保留神經血管束,降低尿失禁與陽痿風險。
可能的短期風險包含出血、感染、尿道與直腸損傷。長期後遺症包括尿失禁(尤其在神經保留困難時)、勃起功能障礙,以及淋巴液滯留引起的下肢水腫。
嚴重併發症包括尿道吻合口漏液需二次手術、永久性勃起功能障礙,或麻醉相關心肺併發症。術後需定期追蹤PSA指數與腎功能。
患者需在術前進行全身麻醉評估,並接受直腸指診、影像檢查與病理報告確認適應症。術後需使用導尿管2-4週,並接受膀胱功能訓練。
禁忌症包含未控制的糖尿病、凝血功能異常,或癌症已轉移至骨盆腔以外部位。曾接受過骨盆腔放射治療者可能增加術中併發症風險。
手術常與荷爾蒙治療結合使用,例如術後補充雄性素阻斷劑以降低復發風險。與放射治療相比,手術可避免長期放射性腸胃炎的風險。
若患者拒絕手術,可考慮聚焦超音波消融或锎-252內照射治療。但這些替代方案可能無法完全根除腫瘤。
臨床研究顯示,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根除性切除後,10年生存率可達70-90%。機器人輔助手術相比傳統開腹手術,術後恢復時間平均縮短50%。
國際癌症治療指引建議,Gleason分數低於7的早期癌症患者,手術能提供最佳根治效果。但高齡患者需權衡手術風險與預後效益。
非手術選擇包括:
替代方案需根據腫瘤惡性程度選擇。例如 Gleason 8以上癌症可能需先化療再進行手術。良性病變可考慮經尿道前列腺刮除術(TURP)。
包裹,並使用正確的醫療術語。例如,"前立腺切除術"要保持一致,不能混用其他名稱。另外,要檢查是否有重複或與主文內容重疊的地方,確保資訊新穎。最後,要確認所有內容都是繁體中文,沒有英文,並符合HTML格式要求,不使用標題標籤以外的結構。
手術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患者需接受詳細的身體檢查及影像檢查(如超音波或MRI),以評估腫瘤位置與周圍組織關係。手術前3至7天需避免服用抗凝血劑,並進行腸道清潔準備。醫療團隊會說明手術風險,並签署同意書。
手術後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如何降低?
外科醫師會盡可能保存控制勃起的神經,但風險仍存在。術前可諮詢醫師關於「神經保留手術」的可行性。術後恢復期可透過盆底肌訓練或醫療輔助設備,逐步改善功能。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激素治療或植體手術。
術後多久能恢復日常活動?
傳統開腹手術後需住院7至10天,恢復期約6至8週;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住院時間縮短至3至5天,恢復較快。初期需避免提重物或長時間久坐,3個月內不宜進行高強度運動。醫師會根據恢復進度調整活動限制。
不同手術方式的選擇基準是什麼?
開放式手術適用腫瘤較大或侵犯周圍組織的案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精準度高,適合早期患者且能減少傷口。冰凍切片手術則在術中即時確認切除範圍是否足夠。醫師會根據腫瘤分期、患者整體健康狀況及解剖結構選擇最適方案。
術後需要長期追蹤哪些項目?
需定期抽血檢測「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指數,頭兩年每3至6個月一次,之後逐年延長間隔。醫師可能安排直腸指診或影像檢查,以監測復發跡象。若術後PSA異常上升,需立即進行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