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ic bypass surgery

治療概述

胃繞道手術(Gastric Bypass)是一種以減輕體重及改善代謝異常為主要目標的外科手術。此手術透過縮小胃容量並重新排列消化道,使患者進食量減少且食物吸收率降低,進而達到減重效果。主要針對重度肥胖患者(體重指數BMI≧35且合併代謝疾病,或BMI≧40且無併發症者),同時可有效改善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相關併發症。

治療類型與機制

胃繞道手術最常見的形式為「 Roux-en-Y 胃繞道術」,手術分為兩大部分:首先將胃分隔為上小胃嚢與下殘胃,再將小腸重新排列使食物直接流向遠端腸段。其作用機轉包含:1. 限制性作用:小胃嚢降低食量;2. 吸收阻礙:食物與胃酸在部分腸道中不混合,減少熱量吸收;3. 荷爾蒙調節:手術後腸道荷爾蒙變化可改善胰島素阻抗,對糖尿病有獨特療效。

適應症

主要適用於年齡18-65歲、BMI≧35且合併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謝疾病,或BMI≧40的嚴重肥胖患者。尤其對藥物或行為療法無效者,或有嚴重肥胖併發症(如關節退化、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此手術能提供顯著改善。需經醫師評估心肺功能及手術風險後方可施行。

使用方式與劑量

手術通常以腹腔鏡進行,需全身麻醉並住院3-5天。手術步驟包含胃囊形成、腸道重新接合及縫合腹腔。術後需嚴格遵循飲食計畫,初期以流質飲食為主,並配合維生素補充。手術本身無「劑量」概念,但術後跟蹤管理需持續至少2年。

效益與優點

  • 平均1-2年可減去過重體重的60-80%,部分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術後1週血糖即明顯改善
  • 手術後代謝改善效果持久,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 腹腔鏡技術使復發快、併發症率低於傳統開腹手術

風險與副作用

立即風險:出血、吻合口漏、血栓形成等,發生率約1-5%。長期併發症:

  • 營養缺乏(如鐵、維生素B12缺乏)
  • 傾倒症候群(進食後暈眩、腹瀉)
  • 腸道阻塞或內疝的可能

注意事項與禁忌症

禁忌症包括:未滿18歲、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藥物無法控制的凝血障礙或無法配合術後追蹤者。術前需接受心臟評估、胃鏡檢查及營養諮詢。重要注意事項:終身需補充維生素,避免暴飲暴食,並定期追蹤腸胃功能。

與其他治療的相互作用

手術後需調整藥物服用方式,例如降血糖藥可能需減量或停用。與胃束帶手術相比,胃繞道對糖尿病改善效果更顯著,但需注意與其他減重手術(如胃袖狀切除)在機轉上的差異。需與醫師討論是否合併使用代謝調節藥物。

治療效果與證據

根據美國外科減重與代謝手術學會指引,胃繞道手術後5年減重效果可達過重體重的50-70%,且78%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術後2年達緩解標準。長期研究顯示,此手術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達40%,且代謝改善效果優於非手術療法。

替代方案

非手術選擇包括:1. 藥物治療(如GLP-1受體促效劑) 2. 行為療法搭配體適能訓練。其他手術方案包含:胃束帶(adjustable gastric band)、胃袖狀切除(Sleeve Gastrectomy)等。需根據患者BMI、代謝狀態及手術風險評估選擇最適治療方式。

 

好的,我需要為胃繞道手術(Gastric bypass surgery)的中文健康資訊網站生成五個常見問題。首先,必須確保問題不是基本定義,而是實用性的內容,比如治療過程、副作用管理、生活調整、復健和成功率等。 首先,我得確認疾病名稱正確翻譯,這裡是「胃繞道手術」。接下來要避免重複主要文章的內容,所以問題要獨特。例如,術前準備步驟可能是一個問題,這樣讀者可以了解需要做什麼。 第二個問題可以針對手術後的飲食調整,比如如何漸進式恢復正常飲食,這對患者來說很重要。第三個問題可能關於長期營養補充,比如是否需要維生素或礦物質補充劑,這涉及到術後護理。 第四個問題可能詢問手術後的運動建議,這有助於恢復和避免併發症。最後一個問題可以是關於手術的長期效果和成功率,這讓讀者了解長期預後。 要確保每個問題都使用標籤,答案用

,並符合HTML格式,不使用任何英語。另外,問題要多樣化,使用不同的問句結構,如「如何」、「為什麼」、「什麼時候」等,以增加多樣性。 檢查是否存在重複或內容重疊,例如,確保飲食調整和營養補充是不同但相關的主題。最後,確保所有資訊準確,基於最新的醫學建議,並用傳統中文表達,避免使用簡體字或不正確的術語。

常見問題

術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才能進行胃繞道手術?

患者需接受全面健康評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腎功能檢查及營養狀態評估。醫師會要求控制糖尿病或高血壓等併存疾病,並安排營養師制定術前飲食調整計劃。此外,需戒菸戒酒至少4週以降低手術風險。

手術後如何逐步恢復正常飲食?

初期需遵循流質→泥狀→軟食→正常飲食的四階段進階法,每階段約1-2週。每次進食量需從30-50c.c逐漸增加至150-200c.c,並嚴格遵守小口慢吃原則。應避免高糖飲食以防止「傾倒症候群」,並在餐間1小時後補充水分。

長期需要補充哪些營養素?

患者需每日服用鐵劑、維生素B12、钙及脂溶性維生素D等,因手術改變消化道吸收途徑。建議每3-6個月抽血檢測營養指標,如血紅素、血清鐵蛋白及25-羟基維生素D濃度,由醫師調整補充劑劑量。

术后恢復期能進行哪些運動?

術後2週可開始輕度活動如散步,6週後逐漸增加阻抗訓練。需避免提舉重物至少3個月,建議進行水中運動以減少關節負擔。應避免高強度衝擊性運動,直到外科醫師確認腹部傷口完全癒合。

手術後體重下降的預期時間線是什麼?

通常6個月內可減去過重體重的50-60%,最終效果約在18-24個月顯現。成功率約70-80%患者能維持體重下降的5年,但需持續遵從飲食規則及定期追蹤。若術後第1年體重下降不足30%,可能需要調整生活習慣或接受行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