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治療是一種用於抑制血小板活化與聚集的藥物療法,主要目的是預防血栓形成所引發的動脈阻塞疾病。血小板在血管損傷時會聚集形成血栓以止血,但過度活化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破裂後形成致命血栓。此治療透過阻斷血小板活化途徑,降低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急症的風險。
此療法被廣泛應用於心血管疾病的一級與二級預防,常見藥物包括阿斯匹靈、普拉格雷等。醫師會根據患者風險層級與並存疾病,選擇單藥或複合用藥方案,以達到最佳抗栓效果與風險平衡。
抗血小板藥物主要分為三大類:1) 環氧合酶(COX)抑制劑如阿斯匹靈,透過不可逆抑制血小板內的前列腺素合成;2) P2Y12受體拮抗劑如氯吡格雷與prasugrel,阻斷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3) 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如西洛他唑,增加血小板內cAMP以抑制活化。
複合用藥策略如「雙重抗血小板療法」(DAPT)會結合上述不同機轉藥物,例如心臟支架置入後的治療方案。新型藥物如ticagrelor具有可逆性,能根據患者反應調整藥效,提供更精準的治療選擇。
主要適用於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心肌梗塞後恢復期、缺血性中風或一過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對接受藥物洗脫式心臟支架置入的患者,需長期使用雙重抗血小板療法以防止支架內血栓。
也用於預防糖尿病患者末稍動脈疾病的截肢風險,以及深層靜脈血栓高危險族群的次發性預防。特定情況下可結合抗凝血劑,但需謹慎評估出血風險。
多數藥物以口服劑型為主,如阿斯匹靈每日75-325毫克,氯吡格雷首劑300毫克後每日75毫克。急性心臟病發作時可能採用負荷劑量,如ticagrelor首劑180毫克後90毫克每日兩次。
住院患者可能短期使用靜脈注射型藥物,如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體拮抗劑。劑量需根據腎功能調整,嚴重腎衰竭患者需減量,例如肌酸酐清除率低於30ml/min時需停用prasugrel。
臨床試驗證實可降低急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臟性死亡率達20-30%,中風患者再發風險降低25%。長期單藥治療能有效延緩動脈粥狀硬化進程,雙重療法更可將支架血栓率壓低至1%以下。
最嚴重風險為出血併發症,包括胃腸道出血、顱內出血等,年長患者風險較高。常見副作用包括胃腸不適、皮膚瘀血點,約5-10%患者會出現非致命性出血。
禁忌症包含活動性內出血、近期顱內出血病史、嚴重肝功能異常患者。手術前需至少停藥5-7天,心導管檢查前需調整劑量。
特殊族群需特別注意:
與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合併使用會顯著增加胃腸道出血風險,需避免同時使用indomethacin等高風險藥物。與華法林等抗凝血劑合併時需監測INR值,出血風險增加。
與抗生素如氯霉素可能產生藥物交互作用,需監測血小板功能。新型P2Y12抑制劑與CYP3A4酶誘導劑合併使用時需調整劑量。
Clinical Trial顯示使用雙重抗血小板療法可使ST段心肌梗塞患者1年內主要心臟事件減少15%。PLATO試驗證實prasugrel在STEMI患者較氯吡格雷降低心臟死亡風險19%。
長期追蹤研究顯示,慢性使用者心肌梗塞再發率降低40%,且新型藥物的起效速度提升30%。歐洲心臟病學會指引建議急性冠心病患者48小時內啟動治療。
單純抗凝血劑療法如warfarin能抑制凝血因子,但對動脈血栓的預防效果較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NOACs)如dabigatran對特定患者可能是選擇,但需評估動脈與靜脈血栓風險。
手術患者可考慮暫停抗血小板治療改用低劑量抗凝療法,但需接受更高血栓風險。藥物洗脫支架置入後若無法耐受雙重療法,可考慮延長單藥治療期間。
標籤,無編號,全繁體中文,無英文。確認問題和答案之間沒有重複內容,並確保每個問題都提供新的資訊,不與主文章重疊。
抗血小板藥物通常建議在固定時間服用以維持血藥濃度穩定,例如每日同一時段搭配餐點或空腹服用,具體依藥物種類而定。應避免與高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或酒精同用,以免增加胃黏膜刺激風險。服用前應先諮詢醫師,根據個人健康狀況調整用藥方式。
若出現牙齦出血或皮膚瘀青,是否代表抗血小板療法正在生效?輕微出血跡象可能為藥物抑制血小板凝集的正常反應,但若出血持續或加重(如血便、血尿、嚴重頭痛),應立即停藥並就醫。醫師會根據出血嚴重程度評估是否調整藥物劑量或改用其他治療方案。
接受抗血小板療法期間,是否需要暫停運動或日常活動?一般而言,輕度運動(如步行、瑜伽)可維持,但需避免高衝擊性活動或易導致外傷的運動。若需接受侵入性檢查(如內視鏡、拔牙),應提前告知醫療人員正接受抗血小板治療,以評估出血風險並調整用藥時機。
抗血小板藥物的治療時程通常為多久?能否自行停藥?治療時間依疾病類型而定,如心肌梗塞後可能需長期使用,而暫時性血栓風險者可能數月後停藥。不可自行停藥,需經醫師評估血栓風險後逐步停用,突然中斷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
正在服用中草藥或維他命補充劑,會影響抗血小板療效嗎?某些草本補充劑(如銀杏、魚油)可能增強抗凝血作用,提高出血風險;維他命K過多可能降低部分藥物效果。使用任何非處方藥或補充劑前,務必告知主治醫師,以避免藥物交互作用。